350例血培养标本的细菌分布和耐药情况分析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论文网免费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工作qq:928333977)
【摘要】 目的:对350例血培养标本的细菌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月某医院对350例血培养标本的细菌分布和耐药检测资料。结果:共检出阳性血培养标本46例,菌株6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7株(55.2%)、阴性菌30株(44.8%);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对万古霉素和碳青酶烯类敏感。结论:血培养的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阳性球菌,其对常用抗生素明显耐药。
【关键词】 血培养 临床分离菌 敏感性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bacteria distribution and resistance of 350 cases'blood culture sample and to provide basis to intelligently use antibiotics.method:bacteria distribution and resistance data of 350 cases came to our hospital during 2009.1~2010.1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there were fourty six cases positive blood culture sample and sixty seven bacterial strains.gram positive bacteria thirty seven strains(55.2%).gram negative bacteria thirty strains(44.8%).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us was the main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 and was sensitive to vacocin vancomycin.e.coli was the main gram negative bacteria and was sensitive to carbapenems.conclusion:gram positive bacteria is the main blood culture pathogenic bacteria which has tolerance for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
key word blood culture;clincal isolates;susceptibility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基层医疗机构,由于缺乏相应的血液学检验技术,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所导致的耐药菌株逐渐增加[1,2]。2009年1月~2010年1月住院患者血培养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了分析,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标本采集鉴定: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市某医院急诊及住院患者的静脉血5~10ml,选择适当培养瓶在bact/alert 3d全自动培养仪中培养[3],当bact/alert 3d阳性报警后,根据患者病情、阳性时间转种分离平板,超过48小时阳性者接种沙氏平板。涂片2张,1张进行革兰染色,2小时内回报显微镜检查结果并记录,另1张涂片备用。仪器监测5天后显示阴性的标本接种于血平板或沙氏平板[4]。用直接vitek方法进行细菌鉴定,质控菌株为标准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5]。发出报告、通知临床医生。
药敏试验:血培养结果为细菌者则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按照nccls标准判断敏感、耐药,做出“敏感”、“耐药”和“中介”的判断。
结 果
血培养阳性细菌的分布及构成比[6]:见表1。表1 血培养阳性细菌的分布及构成比
血培养主要阳性细菌的耐药情况: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对青霉素耐药率达81.2%,对苯唑西林耐药率达62.4%;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大部分菌株对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有较高的耐药性,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亚胺培南有较高的敏感性[7]。见表2。表2 血培养主要阳性细菌的耐药率
讨 论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的广泛使用,使细菌的耐药菌株逐年增加,细菌的耐药率不断升高[8]。本文分析了350例血培养标本的细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以便及时掌握细菌耐药的动态变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35.2%,其中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占首位高达25.6%,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达10.2%。该菌易导致败血症,特点为:①正常寄生于人体皮肤表面,容易造成血培养污染;②产生大量的细胞间脂多糖黏附素与细胞外黏液样物质,可吸附在导管表面,使留置导管患者感染[9];革兰阳性球菌对常见抗生素耐药,而对万古霉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比例高达64.8%,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比例最大(26.0%);原因为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药等的广泛使用,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使其作为条件致病菌引起肠道外感染;其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较为敏感。
总之,对可疑败血症患者及时进行血培养,能够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及时有效的依据,避免了经验用药[10],减少了并发症及院内感染,对提高菌血症、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的治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毛海斌,莫煜,毛文忠,等.血培养中细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2):373-375.
2 王秀芳.200例血培养标本的细菌分布和耐药情况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47.
3 陈益明,陈文淑,杨绍佑.713例发热待查患者血细菌培养结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4,16(12):25-26.
4 韩冬严.血培养阳性结果细菌分布及耐药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86-88.
5 朱德全,季海生.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细菌鉴定和药敏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1):1300-1303.
6 刘小平,徐安平,李建武,等.细菌感染患者246例血培养阳性结果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2):178-180.
7 刘剑荣,张勇,陈玲.280例血培养阳性标本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4):279-280.
8 郝秀红,马骢.2003~2007年血培养中细菌分布与耐药特点[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34(2):126-129.
9 王山梅,金湘东,罗君,等.1019例需氧阳性血培养结果的细菌分布和耐药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6):1139-1141.
10 张青,汪定成,刘树林.两种方法对血培养阳性标本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的比较[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20):1867-1869.
作者:张 蓉 作者单位:625000四川雅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