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平片与ct片对比分析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x线;ct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论文网免费 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 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 工作qq:928333977)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head, anfh)又称无菌性坏死,是一种常见病,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有利于早期治疗,维持关节功能。笔者收集了2000年5月~2009年4月共32例确诊为anfh患者的ct和x线平片,并进行对照分析,旨在提高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32例中,男25例,女7例;年龄29~70岁,平均51.1岁;单侧发病23例,双侧发病9例,共41髋;病程3个月~5年。主要临床表现为髋关节疼痛,间歇性跛行并进行性加重,下肢酸痛不适;查体患侧腹股沟深压痛,4字实验阳性。其中有髋关节外伤史13例,长期大量服用激素10例,酗酒5年以上6例,无明显病因3例。
2.方法 本组32例患者均进行双髋关节x线平片和ct检查。采用mx8000螺旋ct机,患者取仰卧位,两前臂上举,扫描范围从两侧髋臼上缘至股骨颈连续扫描,层厚5 mm,间隔5 mm。
3.分期标准 目前国际上对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分期方法很多。本组病例参照froberg等1996年提出的6期分期标准[1],将x线、ct各分 0~v期。x线分期:0期,正常;ⅰ期,骨小梁模糊或轻度骨质疏松;ⅱ期,斑片状骨硬化及不规则透亮区;ⅲ期,骨硬化及透亮区附近出现新月征;ⅳ期,大块骨碎裂、塌陷及股骨头不完整;ⅴ期:合并退行性骨关节病及关节间隙狭窄。ct分期:0期,正常;ⅰ期,骨小梁星芒结构增粗、扭曲变形及斑片状高密度硬化区和骨质疏松;ⅱ期,斑片状骨硬化及囊状透亮区,骨小梁星芒结构消失;ⅲ期,在ⅱ期基础上出现新月征及轻度骨碎裂和关节面微陷;ⅳ期,明显骨碎裂及关节面塌陷致股骨头失去完整性;ⅴ期,合并股骨头肥大畸形,髋臼缘增生及关节间隙狭窄。
4.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结 果
1.32例患者64侧髋关节中,x线平片检查发现21例患者25侧髋关节有病变,其中双侧髋关节病变者4例,无阳性发现39侧髋关节,病变发现率为39%(25/64)。ct检查发现32例患者41侧髋关节有病变,其中双侧髋关节病变有5例,病变发现率为64%(41/64)。x线与ct分期结果见表1。表1 x线与ct分期情况
2.32例患者中ct发现早期anfh(i~iii)共34个股骨头,发现率约为53.1%,其中i期anfh的发现率约为15.6%(10/64)。x线片中 i期anfh的发现率为0,早期anfh的总发现率约为28.1%(18/64)。经卡方检验,ct与x片对i期anfh的发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47,p<0.01)。
讨 论
引起anfh的因素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创伤性主要是使供养股骨头动脉断裂或阻塞,引起股骨头缺血。非创伤性因素很多,据日本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皮质激素治疗后和酗酒是两个最主要因素,约90%的患者与之有关[2]。有学者[3]将anfh的发病机制概括为:①血管壁完整性受到损害;②骨内血管受挤压;③血管内梗阻。它的共同特点都是造成股骨头缺血、坏死,最终导致股骨头骨皮质断裂、股骨头塌陷[4],这也是anfh的不同病理阶段。
x线平片与ct平扫的影像学表现:本组x线片上骨小梁模糊和轻度骨质疏松很难观察到,故以股骨头斑片状高密度硬化为本病最重要的早期征象,出现于股骨头承重区,边缘不清,其内骨小梁增粗、模糊;ct表现为星芒结构增粗以致消失,此为anfh最早出现的改变,以后由于进行性破骨活动和骨质吸收增加而出现局限性透亮影,进而广泛的骨吸收导致支持结构减少引起关节面塌陷而进入中晚期。文献报道[5],ⅲ期是诊断和治疗anfh的关键期,一旦进入ⅳ期就发生不可逆转的病理变化即向ⅴ期迅速发展,同时将ⅰ、ⅱ、ⅲ期作为早期anfh。本组资料中,x线片对anfh早期诊断有18个,其中ⅰ期0个,而ct检查发现34个早期anfh,其中ⅰ期10个。表明ct与x线片相比,在病变显示方面具有较多的优势,不仅能通过观察骨小梁星芒状结构的异常变化来判断x线片难以发现的早期病变,而且在显示骨小梁细小断裂和关节面塌陷及确定病灶大小、位置、边界和结构等方面也明显优于x线片,从而可为早期诊断和分期提供更多的信息。但x线照片因其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在显示股骨头全貌、骨关节面、髋关节间隙方面仍优于ct,可作为anfh的首选检查和随访检查手段。
目前,对anfh的早期诊断虽然以mri和核素扫描为最佳检查方法,但这两项检查价格昂贵,不易普及,特别是大多数医院亦不具备此条件。而随着dr、cr的普遍应用及ct成像质量的不断提高,它们对anfh早期病变的发现和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徐 焱,常惠贤, 刘金来,等.x线平片、ct、mri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7):41-42.
[2]臧任丽,马为民.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螺旋ct诊断[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8,31(1):66-67.
[3]张雪哲.骨坏死的影像学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4,38(8):882-883.
[4]刘德斌,纪凤颖,范金玉.早期股骨头坏死ct灌注成像的实验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7):1310-1312.
[5]郑春生,黄柿兵.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与x线片影像对比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8,25(4):395-397
作者:申炜,雷其理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广西南宁 5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