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碎裂qrs波 心电图
患者男性,79岁。4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经休息或口服利尿剂缓解,无典型心绞痛症状,未经系统治疗。于2004年12月气短加重,不能平卧。心电图(ecg)(图1a)示:p波顺序出现,ⅰ、ⅱ、ⅲ、avf、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其振幅、时间均正常,st-t改变(stⅰ、avl、v4~v6呈下斜型下移达0.3mv,tⅰ、avl、v4~v6倒置0.2~0.5mv)。此后症状反复发作,于2005年1月行pci术。造影示:中间支近段闭塞100%,rca远端闭塞100%,3级桥侧支形成,未行支架术。2005年6月行冠脉搭桥及主动脉瓣换瓣术。2006年7月ecg(图1b)示:rⅱ振幅改变,ⅲ、avf导联呈qs型,st-t改变。2008年5月ecg(图1c)示:qrs在ⅱ、ⅲ、avf导联挫折,呈碎裂qrs波形态。
讨论 碎裂qrs波是心肌梗死心电图一个并非少见的表现,但通过碎裂qrs波诊断心肌梗死还需排除其它心肌病、束支阻滞等。没有明确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需要有前后心电图进行对比。图1示患者虽无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但从心电图的演变过程中显示:qrs波在ⅱ、ⅲ、avf导联由正常形态到振幅改变再到出现挫折,加上造影示中间支近段及rca远端闭塞100%,从而证实患者存在下壁心肌梗死。随着q波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逐年降低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及无症状性心绞痛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能够正确认识碎裂qrs波对于在临床上提高对急性、陈旧性心梗的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对无典型心肌梗死临床表现的老年患者,关注碎裂qrs波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认为碎裂qrs波的发生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梗死区内阻滞,心肌梗死区内岛状存活的心肌组织使除极发生延迟,形成s波的切迹或顿挫;②梗死区周围阻滞,该部位的心肌除极不能按正常方向进行,可形成碎裂qrs波;③多灶性梗死区的弥漫交错可引起心室除极的qrs波电压降低,qrs波可出现显著的高频顿挫和qrs波的碎裂。其它如局部心肌瘢痕,细胞间阻抗的变化等均可引起碎裂qrs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