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偶发房性期
患者男性,40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无心衰表现,未服用洋地黄类药物。
图1为ⅱ导联,示:p1 p8、p10 p12呈倒置状,结合pavf倒置、pv1直立、pv5、v6低平(图略),可判定ⅱ导联倒置状p波为窦性起源伴p波电轴显著左偏(<-30°)。p-p间距0.92 0.96s(62 65次/min),p-r间期为0.18 0.24s,下传qrs波在正常范围内。p′9呈直立状,p8 p9间距为0.88s,较基本窦性节律稍有提前,后无代偿间期。p′9属房性期前收缩,p′-r间期0.16s,p′ 波下传qrs波正常。
p5后qrs波脱漏,并在r4后1.48s处出现振幅较窦性qrs波高的交接区逸搏二次(r5、r6),r5、r6属非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p6在r5后、p7在r6之前,二者均在窦性p波序列位置,外形也和窦性p波相同,故并非r5、r6逆传心房的逆行p-波。
心电图诊断为:①窦性心律;②窦性p波电轴显著左偏;③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avb);④交接性逸搏伴非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⑤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图1 p轴左偏,二度ⅰ型avb,交接性逸搏
讨论 正常窦性p波电轴在+15° +75°[1],平均+60°,故正常p波电轴和ⅱ导联平行且投影于ⅱ导联的正侧端,pⅱ振幅最高。故ⅱ导联成为常规心律失常分析时采用的记录导联,常常加长记录以获取p波出现的规律性。这在正常窦性p电轴的情况下有其合理性、可信性。但切不可成为一成不变的教导。
当p波电轴达-30°时,ⅱ导联上p波就平坦不显或成为双向外形,有时p波可不清晰。当p波电轴<-30°,pⅱ即可倒置,如本例所见。fisch认为窦性p波向量可在-50° 60°[2]。诚然,窦性和正常窦性是有区别的,如果不加限制地认为“窦性心律时p波在体表心电图的ⅰ、ⅱ导联始终直立”[3]是不严密的。应该是“正常”窦性心律情况下,pⅰ、ⅱ才始终直立。
本例有p波电轴显著左偏,在-30°以左,故pⅱ呈倒置形态[4],切勿误认为心房下部起源。p′9和窦性p波也不同,直立状极易误为正常窦性p波,但其稍有提前、形态和窦性迥异,可判定为房性期前收缩。
p5已位于t波结束之后,未继以qrs波,成为二度avb,p1 p4未见明显的p-r间期递增,但p12-r间期和p1 p4之p-r间期明显不同,故只能判定为二度ⅰ型avb。二度ⅱavb之p-r间期应固定,通常记录速度无法从肉眼辨识其p-r间期的不等(互差应<0.005s)。
患者有风心病二尖瓣狭窄,虽无心衰,但p波电轴显著左偏显然和左房病变相关。
【参考文献】
1 朱力华,方炳森,周从义,等. 中国心电案例精解.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9
2 fisch c:心电学. 见:brauwald e (陈灏珠主译)、心脏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3 104
3 surawiczb. knilans tk(郭继鸿、洪江主译)周氏实用心电学(第5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306
4 朱力华,方炳森,张文篪. 专题心电图精解.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