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前为了做好儿科护理工作,进一步减轻儿童以及家长的身心痛苦,提高对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通过对医学文献以及临床经验的认真分析总结,获取了一定护理技术的心得。小儿静脉穿刺成功和护士的心理素质、静脉的选择、持针手法及穿刺后固定等因素有关,同时要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宜,必要时还可借助一些辅助器械以及采取心理沟通技术。
【关键词】 小儿 头皮静脉输液 护理 沟通
1 输液护理技术
1.1 心理素质
作为护士要沉着冷静,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提高心理素质,要有过硬的操作技能,才能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在操作前要给患儿及家长做好心理工作和配合方法介绍,教会家属怎样固定头部,注意不能捂住小儿口鼻,不能压迫胸部,脚手关节不能过度压迫等,这样一方面增加家属对自己的信任,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减轻思想负担。
1.2 血管选择
小儿静脉穿刺时血管的选择可依年龄而定,2岁以下多选择头部静脉,因为头部静脉表浅,能够清楚看到,易于固定,方便照顾,头部血管可以逆行进针,一般头部静脉的选择顺序为额部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耳后之所以最后选择,是因为输液后不好固定,穿刺后针头容易被擦脱。2岁以上的小儿多选择手、足背静脉。第一是因为2岁以上的小儿开始听劝说,手、足背静脉开始变得粗长,轻易穿刺和固定,其他部位血管难以穿刺时也可以选择大隐静脉。但要注重的是关节要保持放松位置固定,第二是因为2岁以上儿童头部皮肤开始变厚,静脉行径深,进针后把握不准深浅度,运针时感觉比较涩,穿刺成功率不高,所以2岁以上患儿一般不选择头部静脉。
1.3 穿刺方法
小儿具有皮肤娇嫩,穿刺时由于哭闹使整个头部及面部均发红,细小弯曲,管壁较薄的特点,头皮穿刺不用止血带,所以在进针前对与进针的角度和深度都要估计准确,可以用左食指固定并压迫前端,拇指绷紧血管后端,将目标血管固定不移动,这样可以使针头进入血管后快速回血且不易脱落。一般静脉穿刺回血后还可进入1~2毫米,而小儿头皮具有一定的弧度,头部静脉也有一定的弧度,而针梗是直的,平行进针过度会穿破血管上壁,因此进针回血后不宜再进入过多,对手、足背穿刺者回血后不宜再进入过深;给高热多汗或者腹泻患儿输液时,要考虑有血液浓缩,粘稠增高,血管内径小,进入血管后回血慢等特点,进针后只要有落空感或阻力消失,而没有回血的情况下,不忙于退出针头,可先轻捏针尾检查有无阻塞针头,或者调整角度稍等片刻再退回针头,或者反折针尾软管抽回血,如仍不回血又感觉针头是在血管内,可放开慢滴,观察有无肿胀,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减少血管的损伤。对小儿静脉的穿刺要把握好速度,一般不宜过快。另外小儿静脉较细,最好由血管上方直接进针,不宜从血管旁边进针。
1.4 针头固定
小儿头皮的固定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是穿刺成功,而失败在固定方面,所以固定的重要性和穿刺技术是可以相提并论的,甚至于更加重要。一般患儿输液都有惧怕、哭闹、汗多等特点,可导致输液贴不易粘固,或输液途中稍不注意就出现输液贴移动脱落,所以固定要有技巧:a、在进行小儿头部血管穿刺时,因小儿头部表面有一定弧度,在穿刺回血后要用左拇指固定针柄尾端的软管,使针梗与血管形成一条直线,针柄与皮肤形成一个夹角,这样,任凭患儿头部如何摆动都不易使针头脱出,用输液贴盖住针野及外露部分针梗并粘牢,输液贴的止血棉部分要压正针眼,这样拔针时就不易压偏。但不能将针柄压在头皮上,那样会使针尖高起,针尖斜面紧贴血管壁而影响液体流速,或针头穿破血管上壁,造成穿刺失败。b、右手可将预备好的无菌棉签垫在针柄下面。使针梗与头皮静脉形成一条直线。用第二条输液贴绕过针柄下面交叉固定,要求交叉的输液贴要粘紧针柄处,不能让针头后退。c、松开左手,将针头软管顺着软管的走势圈在头皮上,一定要顺着软管走势,这样不易把胶布撬开。用第三条输液贴粘好,但要注重胶管不能压迫穿刺前方,以免影响液体流速。在用输液贴固定后再用一条稍微长一点的防水透气胶布压住输液贴,也可绕头加固一圈。这样可以减少途中脱落,提高头皮静脉输液的成功率。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向压住输液贴,迅速反折拔出针头,这样可将进皮针眼及进血管针眼同时压住,以防皮下瘀血。又可以防止管内剩余药液滴在病人身上或地面上。因血小板及其他凝血物质形成的“生理性止血”需1~3min,加之小儿在拔针时因疼痛及恐惧而哭闹时头皮血管内压力增高。故需要告诉家长按压3~5min。切忌边压边揉,揉搓可使已凝血的进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发生皮下瘀血。
1.5 宣教工作
告知患儿家长在进行静脉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因哭闹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进行穿刺操作前告诉家长协助约束患儿头及腿部的方法,可采取一人约束头部,一人约束膝部的方法,穿刺成功后可采用喂奶的姿势抱患儿,并适当约束患儿双手,以免患儿拔掉针头。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可用手板固定。告知其家长可给孩子讲故事,转移其注意力,嘱患儿在玩耍活动或大小便时手足保持平行、放低,防止血液反流,堵塞针头。
1.6 密切观察
穿刺中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有无发绀等全身情况,切不可因集中精力寻找静脉而忽略了病情变化而发生意外。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回观察以及时发现患儿面色,神志变化,有无输液反应,局部有无肿胀针头有无移动、脱出,固定胶布的松动,瓶内液体有无走空及各连接处有无漏液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2 适当与患儿沟通
2.1 人性化护理
对患儿可分别称呼为“小宝贝”、“小妹妹”、“很聪明的小朋友”等等,让家长听到称呼就有亲近感,感受到护理人员对患儿热爱的氛围,使家长对医院的治疗产生信任感。
2.2 默契配合式护理
不管患儿能否听懂我们的沟通意思,在整个穿刺过程中要耐心解释患儿的提问,鼓励、表扬患儿,把患儿父母对孩子说的话由我们主动替代完成,形成与家长的默契配合,通过默契式护理促进护患融洽。
2.3 自身影响式护理
作为护理人员要在社会上赢得好的影响,注重自身形象非常重要,自身形象好无形中起到安抚患儿心理的作用,做好自身形象主要表现在:
2.4 礼仪化服务
输液治疗是护理人员的一项主要工作,与患儿及家长接触最多,也是最能反映自身影响力的场合,倡导礼仪化服务,注重自身仪表很重要,工作衣帽整洁,穿戴整齐,行为大方,面带微笑,亲切的问候,温馨的服务,使患儿及家长一接触就有一个宽松的心理,从而获得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
2.5 沉着应对式护理
有的家长存在特殊心理,对护士要求非常严格,一次穿刺不成功就发怒责骂护士。碰到这种情况,首先要沉着冷静,其次要歉意地向家长说:“我们非常希望能一次成功,很抱歉让你失望了,让我们双方都先平静一下情绪好吗?”过5 min~10 min,我们再主动去请他们过来,真诚地说:“为了孩子能早日康复,让我们再共同努力一次好吗?”并由另一位护士为其服务,这样做,让家长们感觉到我们对患儿多重视和真诚。
3 讨论
通过在临床上应用这些护理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用价值、推广前景。总之,要想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就必须要全面配合,加强理论,操作技能学习,努力练就“一针见血”的静脉穿刺技术,使家属认可。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疗法,新技术,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护士要把握好各种不同的沟通契机,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让患儿获得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从而减少患儿的痛苦,情感交流与沟通是整体护理的一个分支,是护理工作的一个细节。如果我们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能做好每个细节,就会收到事半功倍,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促进和谐医疗,提高医院知名度,重塑医院形象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钟华苏.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01,01.
[2]王建荣. 输液治疗护理指南与实施细则.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10,01.
[3]张秀丽,孙伟,陈蕊.儿科护理指南.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0,06,01.
[4]孙素芬.现代护理程序与护理沟通技巧.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