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报告放射性小肠炎并肠梗阻21例,着眼探讨该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2009年9年来收治直肠癌、宫颈癌等放疗后肠梗阻共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全部行手术治疗,治愈20例,其中术后1例出现吻合口瘘,死亡1例。结论 早期诊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 放射性小肠炎 肠梗阻 手术 体会
放射性小肠炎是妇科恶性肿瘤、直肠癌、男性前列腺恶性肿瘤等盆腔疾患行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其治疗很难通过保守治疗而愈,而应在纠正全身情况的同时选择手术治疗。我院自2001-2009年共收治直肠癌、宫颈癌等放疗后致肠梗阻21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8例,女13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6.5岁。原发疾病:直肠癌15例,宫颈癌4例,乙状结肠癌1例,前列腺癌1例。病理诊断:腺癌13例,粘液腺癌2例,腺瘤恶变2例,鳞状细胞癌4例。本组病例有12例术前、后1月均进行了放疗,9例术后1月进行放疗。放疗结束后2-8个月(平均3.7月)均出现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呕吐,腹胀,肛门(或人工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症状。腹部x线透视见有阶梯状气液平面。其中11例在梗阻前有不同程度的腹泻,4例腹泻严重,日9-13次,为稀便或稀水样变。有14例在术前经过2-5次的保守治疗,最终手术解除梗阻。
1.2 方法
腹部或盆腔恶性肿瘤经过放射治疗后出现肠梗阻,其发展有一个过程,早期为不完全性梗阻,可先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后再手术。手术方式:本组21例梗阻均在回肠末端,距蛔盲部约5-85cm之回肠粘连成团,手术应行粘连成团块状的小肠袢切除吻合术或短路手术。其中6例行回肠端端吻合术,11例行回肠升结肠(或结肠肝曲)端侧吻合术,4例行短路手术。
1.3 结果
本组病例切除标本组织学检查均诊断为放射性小肠炎,16例为单纯性放射性小肠炎,3例合并肿瘤复发,2例淋巴结转移。本组手术6例行回肠端端吻合术,术后1例出现吻合口瘘,占16.7%,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术后48小时死于中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为4.76%,余20例恢复良好,治愈率95.2%。
2 讨论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1],消化系统的小肠对电离辐射最敏感[2],即使中等放射剂量也容易导致小肠的损害,引起小肠梗阻,重者发生小肠会阴内瘘[3],而消化道腺癌对放疗低度敏感,宫颈鳞癌中度敏感[4],因此,当肿瘤达治疗剂量时必然引起小肠的损害。本组21例放疗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早期的腹泻是由于小肠一过性的绒毛萎缩以及回肠末端维生素b12、胆酸吸收减少,而使脂肪吸收障碍。随着病情的发展,放疗损害肠壁小血管,使之闭塞,粘膜出血、坏死、溃疡,进而引起粘膜下至浆膜的纤维组织增生[5],肠管粘连成团,充血水肿,表面红白相间,浆膜有点状出血及瘀斑,肠壁僵硬;重者肠壁呈乳白色,肠壁僵硬如皮革样,与正常肠管分界明显。同时加之大网膜的保护性作用及易粘连的特性[6],最终导致肠管粘连,狭窄梗阻。
根据术中所见及放疗后发病时间,表明放疗后肠道的损害是进行性的,放疗结束而局部的病理变化并没有停止。放射性小肠炎,常在放疗2个月后出现症状,多见于放疗剂量大,治疗期间有严重腹泻者。早期梗阻为不完全性,体查时下腹部有明显压痛,触诊有柔韧感,有时可触及一境界不清的包块,根据其病史及临床特点一般不难做出诊断。特别是在放疗后出现的肠梗阻表现,临床医师容易将其归咎于原发肿瘤复发或淋巴结转移,而较少考虑放疗因素,病人失去治疗机会。放射性小肠炎并梗阻的特点:⑴放疗后肠道的损害在一定时期内是进行性的;⑵都有腹部、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或术后放射治疗的经过;⑶病变部位均在回肠末端。因此其治疗很难通过保守治疗而愈,而应在纠正全身情况的同时选择手术治疗。
放射性小肠炎并梗阻的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有否肿瘤复发及广泛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决定:梗阻部位距蛔盲部大于10cm以上者可行回肠-回肠端端吻合,小于10cm者行回肠-升结肠(或结肠肝曲)端侧吻合;本组2例行回肠-回肠端端吻合术后出现吻合口瘘,分析其发生原因:吻合口距蛔盲瓣太近(5-10cm),由于蛔盲瓣的阻挡作用增加了吻合口的压力。肠管切除范围不够。因此梗阻部位距蛔盲部距离较近者(小于10cm),应行回肠-升结肠(或结肠肝曲)端侧吻合术,以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粘连成团,肠管固定于骶骨及盆腔内无法分开者,此时不必强求分离[7],只将粘连的肠袢移出盆腔,检查通畅即达目的。术中肠管破裂时不要通过修补而保留肠管,尽可能快的将整个粘连肠袢游离后切除行端端吻合术,随后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本组无1例发生肠瘘或腹腔感染。有报道放射性小肠炎引起梗阻者手术方式以短路为妥[3]、,我们认为,对于年龄大、全身情况差、粘连范围较大难以分开、粘连梗阻合并肿瘤复发或淋巴结转移者行短路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以延长患者的生命。
参 考 文 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98.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806.
[3]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中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652.
[4]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60.
[5] 梁永泽.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90;10:4.
[6]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中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360.
[7] morgeasten l,et al. am j surg 1977;134:166.
[8] 罗庆良等.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1900;10:3.
[9] swan rw.surg gynecol obstet 1976;14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