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中通过检测c反应蛋白,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的正确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本院2009~2010年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病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根据治疗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通过检测c反应蛋白,确立了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正确方案。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检测c反应蛋白,使用抗生素能及时缓解病情,缩短住院时间,控制急性心肌梗塞的发作。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c反应蛋白 抗生素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供突然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损伤和坏死。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健康人血清中crp浓度很低,一般在0.1~3.0mg/l,此时测量到的微量crp又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hs-crp已被证实是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的金标准,可作为健康人群中未来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的预测指标。因此,本研究通过检测100例ami患者血清hs-crp的变化,进行抗炎、抗凝、抗栓联合治疗,有效的缓解了病情,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09~2010年在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6岁,所有病例均为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均做心电图和心肌酶诊断,分为治疗组50例,其中男4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4岁;对照组5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8岁。两组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无明显差异。
1.2治疗方法:治疗组使用头孢呋辛3.0g,加入到250ml 0.9%氯化钠中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40ml加入250ml5%葡萄糖中滴注,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到250ml5%葡萄糖中滴注,同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75mg/日,连续七天为一疗程。对照组使用参麦注射液40ml加入250ml5%葡萄糖中滴注,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到250ml5%葡萄糖中滴注,同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75mg/日,连续七天为一疗程。
2 结果
治疗组50例中,通过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3.0mg/l,采用抗生素联合抗凝、抗栓一起治疗,其中低热5例,无并发症的发生,住院天数为10天;对照组低热15例,有并发症10例,住院天数为15天,差异具有显著性。
3 讨论
crp是一种急性时反应蛋白,是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最敏感的标志物之一。正常情况下以微量形式存在于健康人血清中,在各种急慢性感染、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心肌梗死、手术创伤、放射性损伤时,可以刺激肝脏合成crp,在感染发生后6~8h内迅速升高,并在24~48h达峰值,升高幅度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且不受放疗、化疗、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当病理状态恢复时,crp浓度也随之下降,可作为判断组织损伤的较敏感的指标。
crp不仅仅是炎症、感染等反应性指标,还是多种心脑血管病的直接参与者,使用高敏感的检测方法测得的hs-crp,能更全面、灵敏地反映患者的炎症及组织损伤等的存在和程度,hs-crp作为非特异炎症标志物和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因子,与处于活动进展期的as斑块炎症刺激和组织损伤有关[1]。这与文献报道crp在ami患者发病6h内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一致[2]。作为急性炎症标志物的hs-crp与冠状动脉的急性损伤、病变恶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hs-crp水平的升高与心血管危险性呈正相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范围加重,血清hs-crp相应增高,采用抗炎的治疗,能降低hs-crp浓度,降低ami的危险性。
因此,根据本研究对ami患者进行的抗炎、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联合治疗方案,能有效的控制ami的发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 考 文 献
[1]杨胜利,何秉贤,何学兰等.c-反应蛋白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危险因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5):618-619.
[2]王丹峰.血清ck,crp的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