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脂肪液化是手术创口愈合过程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脂肪液化,创口愈合不良,容易继发感染,会给患者的精神、身体、工作及经济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增加医生压力,因而必须认真对待。及早发现和恰当的处理,可缩短疗程,减轻患者负担。本次研究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对各种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法,均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 年1 月至2011 年1 月我院的切口脂肪液化患者125 例,其中男性50 例、女性75 例,年龄20~84 岁,体形均较肥胖,皮下脂肪厚度4~15 cm,所涉及手术类型包括阑尾切除术35 例、胆囊切除术20 例、小肠粘连松解术15 例、胃癌根治术35 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15 例、肝左外叶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十胆肠吻合术5 例。
1.2 临床表现
125 例患者均于手术后2~7 d 出现切口愈合不良,表现为较多黄色渗出液,内混有脂肪滴、积血及坏死组织,切口边缘平整,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渗液涂片镜检见红细胞和较多脂肪滴,标本培养无细菌生长。
1.3 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法
根据手术切口愈合的情况和渗液多少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处理:①切口渗液较少,仅少部分愈合不良,只需拆除1~2 针缝线,内置橡皮片或盐水纱布引流,通过换药即可使切口顺利愈合;②渗液较多,切口不愈合,应及时敞开切口,盐水纱布湿敷,充分引流。待新生肉芽组织生长后。给予二期缝合。或以蝶形胶布拉紧切口两侧使切口愈合;③脂肪液化渗液多,伴有细菌感染,可加用庆大霉素盐水纱布湿敷及全身抗生素的应用;④ 切口液化,伴有糖尿病者,应同时治疗糖尿病,使血糖控制在一定水平,有利于切口的愈合。
2 结果
100 例切口一期愈合。25 例切口并发感染,积极引流抗感染治疗后二期愈合。愈合时间9~25d,平均12 d;放置引流时间2~16 d,平均5 d。
3 讨论
脂肪液化是脂肪组织的无菌性坏死,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与体型肥胖,并与术中是否使用高频电刀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有一定的关系[1]。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性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所致,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造成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而影响切口愈合。此外,酒精是脂溶性液体,可以溶解脂肪,在关闭皮肤之前如果没有把酒精棉球拧干就擦皮,可能会有部分酒精流到切口内,导致脂肪溶解。另外,切口暴露时间较长,缝合不当形成死腔,在机械作用如挤压、钳夹、渗液等刺激下,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另外术后咳嗽,使腹压增加,腹部切口张力增大,不利于切口愈合。如合并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内科疾病也是切口愈合不良的重要原因[2,3]。
预防切口脂肪液化要从围手术期、手术操作、术后治疗多方面人手。①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治疗原发病,防患于未然。②慎用电刀。对于肥胖病人需用电刀时,应将电刀的强度调到以恰好能切割组织为佳,切勿以高强度电流切割组织,同时应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的时问,尽量一次性切开皮下脂肪全层.避免反复多次切割,减少脂肪组织破坏。少量渗血应采用压迫止血,活动性出血点不用电刀直接止血,而应该仅钳夹出血点,间接电凝。术中拉钩动作轻柔,避免使用暴力和反复移动拉钩,尽量减少对组织的压榨伤。③缝合皮下脂肪层前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切口.将已脱落、坏死脂肪组织冲洗掉。减少切口中坏死组织的量。缝合时应用可吸收线将皮下组织全层缝合,不留死腔。④缝合、打结动作轻柔,打结松紧以切口对拢并结合使用外腹带等,过松皮下容易积液,过紧影响局部血运。⑤若皮下脂肪组织过厚.估计有脂肪液化的可能,应置橡皮片或半胶管于皮下,引流坏死物和渗液,24~48 h 后拔除。⑥对于肥胖病人,术后可用红外线灯进行照射,及时更换敷料。以帮助渗液较快吸收,使伤口始终保持干燥,有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形成。⑦术后换药时仔细检查切口皮下有无分离、空虚、波动感及积液。不必等到切口出现波动感或有液化的脂肪组织溢出时才作处理,而应立即探查切口,做到早发现、早引流,引流通畅、彻底。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如脂肪液化腔内注射泼尼松治疗,使疗程缩短至平均8.8d;如使过氧化氢、胰岛素0.9%氯化钠溶液冲洗,平均疗程约4d [4]。如采用皮下深层、前鞘前面放置无菌吸痰管,持续负压吸引的方法,脂肪液化的治疗过程明显缩短,平均约3 d,采用芒硝外敷联合微波照射切口后疗程平均缩短8 d[5]。
参考文献
[1] 吴河水,黄文广,史显武.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原则[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11):680.
[2] 孙英信.ⅱ型糖尿病对腹部手术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2,27(2):198302.
[3] 石建国,张大田,李晨光,等.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9):1439.
[4] 阮先礼,李凯,姚涛.胰岛素治疗切口脂肪液化的体会[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3(11):1046.
[5] 李芳.芒硝外敷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j].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1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