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426例 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26例mp感染中,72例有肺外并发症,发生率16.9%,主要有支原体脑炎、心肌炎、泌尿系统受累、肝功能损害、粒细胞减少、皮疹等。结论 mp感染可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部分患儿可同时有2种或2种以上的合并症,少数以肺外合并症为首发症状,易误诊、漏诊,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儿童 并发症
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426例,其中有肺外表现者72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3年1月—2009年12月,所有病例均符合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1」。男220例,女206例。年龄:~5岁(20.6%),~14岁(79.4%),最小年龄为6个月。全部病例血清特异性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或咽拭子支原体聚合酶链反应(pcr)阳性。伴有肺外气管受累的72例(16.9%),男50例,女22例。年龄:~5岁14例,~14岁58例。
2 肺外器管受累的临床表现
2.1 泌尿系统损害 肾脏受累 共 13例,表现为血尿8例,蛋白尿++~+++/hp2例,明显水肿3例,3例血压增高,血清c3低于正常水平者2例。肾脏受累均为一过性,不伴肾功能损害。经治疗后血尿、蛋白尿恢复较快,c3亦在短时间内恢复,没有迁延不愈的病例。附睾炎2例,前列腺炎1例,静滴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显著。
2.2 心血管系统受累 10例,其中心前区不适、心悸6例,心音低钝4例。ecg异常5例,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非特异性st-t异常、早搏。心肌酶检查: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3项中2项升高6例,3项升高4例。在控制肺炎的同时,给与营养心肌治疗,病情明显好转。另有1例心电图异常及乳酸脱氢酶升高者尚有心力衰竭表现,经强心苷短期治疗后心力衰竭很快纠正。
2.3 神经系统损害 累计神经系统9例。分别为支原体脑炎6例,面神经炎3例。支原体脑炎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嗜睡,脑膜刺激征阴性,3例出现惊厥。6例支原体脑炎脑电图均有轻、中度异常,表现为θ或δ节律的慢波。脑脊液检查4例轻度压力增高。2例头部ct检查示弥漫性脑水肿。静滴红霉素和对症治疗,病情很快控制,脑电图1个月后均恢复正常。另3例患儿于发热、咳嗽5d后出现左眼裂变小,闭合不全,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右歪。经红霉素及能量合剂同时治疗,病情逐渐好转。所有病例均未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2.4 消化系统损害 11例合并胃肠道症状,非特异性表现,如恶心、腹痛、呕吐等。肝大及gpt增高3例,予阿奇霉素及保肝、降酶治疗一个月后,肝功恢复正常。急性胰腺炎4例,患儿持续性上腹痛伴剧烈呕吐,血、尿淀粉酶升高,b超示胰腺肿胀,经抗支原体、抑制胰腺分泌、保护消化道粘膜治疗后,腹痛缓解,淀粉酶降至正常,10d复查b超,胰腺肿胀消失。
2.5 血液系统损害 血小板(<100×109/l)5例,最低1例为4.5×109/l。单纯激素治疗无效,加用红霉素治疗效果显著。溶血性贫血2例,粒细胞减少3例。
2.6 皮肤损害 皮疹8例,多为一过性充血性斑丘疹、丘疹样荨麻疹。1例皮肤损害严重,为多形性红斑,患儿皮肤多发小结节,触痛明显。冷凝集1:64,红霉素治疗后,皮疹全部消退,无色素沉着。
2.7 肌肉及关节痛 5例。表现为一过性游走性膝、踝等大关节疼痛,无局部红肿及功能障碍,抗“o”、类风湿因子正常。有4例血沉轻度增快。1例出现双小腿腓肠肌疼痛,均为一过性。
2.8 其他 耳鼓膜炎3例,其中一例患儿左耳有血性分泌物流出,左外耳道后壁与鼓膜紧张部有血性大疱。
3 讨论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肺外并发症的报道不断增多「2」。对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无统一认识,主要有3种假说:①直接侵害:少数患儿血液、脑脊液或胸水中分离出肺炎支原体或检测到mp的dna,但迄今尚未在肺外器官中分离出支原体「3」;②毒素介导的损害;火鸡动物模型试验中,鸡败血支原体感染火鸡发生皮层动脉炎,但毒素尚未分离鉴定「4」。③免疫机制介导的损害:mp特殊顶端结构分泌的黏附蛋白与人cd4淋巴细胞ii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淋巴细胞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导致自身免疫产生交叉抗体,如现已在脑组织中查到的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抗半乳糖苷脂抗体等自身脑组织的抗体。另外,细胞免疫也在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肺炎支原体可激活自身t淋巴细胞和多克隆b细胞的抗体,或介导细胞因子直接影响巨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研究表明,mp感染急性期,外周血cd4细胞明显降低,cd8细胞明显身高,cd4/ cd8比值明显降低;白细胞介素-2(il-2)明显降低;no和tnf-a含量均明升高。这些细胞因子正常情况下在免疫调节方面相互诱导、相互制约形成了免疫调节网络,当mp感染时,这些细胞因子的紊乱导致肺内炎症加重并出现肺外各系统的并发症,受累脏器越多,改变越明显。
本组患儿肺外症状出现占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病例的19.6%,多发生于年长儿,~5岁发病率占30.0%。72例患儿中,累及神经系统9例(12.5%),以支原体脑炎为主要表现。消化系统11例(15.2%),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肝功能轻中度损害。心血管系统10例(13.9%),主要表现为心肌炎。血液系统受累则以血小板减少为主(7%)。泌尿系统以水肿、高血压、血尿为主。皮肤受累亦较常见,本组8例(11%),主要表现为多形性红斑、丘疹。此外尚有肌肉、关节痛、中耳炎等。
支原体肺炎诊断不难,但当有肺外表现时可使病情复杂化,故对不典型病例伴肺外表现时或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者,以细菌或病毒感染不能完全解释,应考虑到支原体感染引起多脏器损害的可能。有条件应做有关mp诊断的快速检测,如pcr-mp-dna和血清抗mp-igm等,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参 考 文 献
[1]诸福堂,吴瑞萍,胡亚美.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72.
[2]何爱宝,潘素珍.肺炎支原体感染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1997,15(4):264.
[3]feigin rd,cherry td. pediatric infection diseases[m].1th ed. philadelphia:wb saunders company,1987.1908.
[4]俞志凌,袁壮,刘春峰.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8):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