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伊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自2008年~2009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2例均采用伊贝沙坦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4.2%,其24h平均舒张压、24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及夜间平均收缩压与治疗前相比,均(p<0.05)。结论 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伊贝沙坦 血小板功能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多数患者则为原发性高血压。伊贝沙坦为一种ati亚型拮抗剂,笔者通过对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伊贝沙坦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08年4月~2009年4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5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过敏患者与有药物禁忌症者,排除哺乳期妇女及孕妇者,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其中男29例,女23;年龄最小22岁,最大79岁,平均38.2±5.4岁;高血压i期者10例,ii期者38例,iii期者4例。
1.2方法
患者治疗前均停药14d,伊贝沙坦,1次/d,150mg/次。每周随诊1次,若1个月仍不理想者,给予钙拮抗剂[2],若血压未降到正常水平者,则需将剂量每周递增直到300mg至疗程结束,治疗期间均不采用其他降压药、acei类、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或影响血压的药物。疗程均为12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停药14d内平均血压值与疗程最后1周的平均血压值。采用日本nissjd-250的携带式abpm监测仪监测与记录24h平均舒张压(24h dbp)、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 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与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
1.4疗效判定
显效:dbp下降不小于1.33kpa且达到正常范围(不大于12.0 kpa)或者dbp下降不小于2.67kpa[3]。有效:dbp下降小于1.33kpa,但达到正常范围(不大于12.0 kpa)或者dbp较治疗前下降1.33~2.53kpa或sbp较治疗前下降不小于4.00kpa。无效:治疗后未达到以上标准。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软件行统计分析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52例患者治疗后显效13例,占25%;有效36例,占69.2%;无效3例,占5.8%,总有效率94.2%。
2.2各动态血压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
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其24h平均舒张压、24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及夜间平均收缩压与治疗前相比,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2.3不良反应
52例患者中共1例出现恶心、厌食及腹胀,2例出现胸闷、四肢乏力,2例出现心悸、头晕,以上症状均无需给予特殊治疗处理,即可自行消退。
3 讨论
伊贝沙坦为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ace抑制剂相比可完全地阻断ras系统[4],且伊贝沙坦临床上具有易吸收、半衰期长,不良反应少及对血管紧张素ⅱ拮抗作用强等特点,故使得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组对52例原发性高血压均采用伊贝沙坦治疗,治疗后总有效率94.2%,且经治疗后其24h平均舒张压、24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及夜间平均收缩压与治疗前相比,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伊贝沙坦在对原发性高血压给予治疗时,不仅能有效的降低血压,还较易吸收且不良反应少,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hara m,yanagihara t,kihara i,et a1.apical cellmembmnes are shed into urine from injured podocytes:a novel phenomenon of podocyte injury. j am soc nephrol,2005,16:408.
[2]jarad g,cunningham j,shaw as,et a1.proteinuria precedes podocyte abnormalities inlamb2 mice,implicating the glomemlar basement membmne ag an albumin barrier.j clin invest,2006,1 16(8):2272.
[3]胡春松.胡大一.高血压治疗原则的进展及我国高血压治疗策略的特点与变化[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4):32-33.
[4]ballew jr,fink gd.role of endothelin etb receptor activation in angiotensin ii—induced hypertension:effeeta of salt intake.am j physioi heart circ physi01.2001,28l(5):h2218.
[5]mancia g. clinical differences among angiotensin ii receptor antagonists.blood press suppl,2001,2(suppl):19.
[6] 何浩明,王惠明,马达,主编.标记免疫分析与pcr在医学中的应用[m].第l版.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