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易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导致脑出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2009~2010年应用泮托拉唑预防重症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重症脑出血病例选择标准 (1)经颅脑ct检查,符合脑出血改变,出血量≥50ml,或脑干出血。(2)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或瞳孔改变。所有病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预防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44~78岁。对照组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42~81岁。
1.2 应激性溃疡诊断标准 因重症脑出血者不能耐受胃镜检查,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以临床表现为主要标准:(1)有引起应激性溃疡的重症脑出血病。(2)既往无消化性溃疡病史。(3)急性脑出血发生1~14天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改善脑细胞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中心吸氧、插胃管鼻饲、对症支持等治疗。治疗组予泮托拉唑4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对照组用雷尼替丁0.15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均为7天。观察项目:每天均行胃液检查及粪便潜血检查,查血常规,每周2次查电解质、肝肾功能及凝血时间测定等,并排除下消化道出血以及饮食、鼻出血、咯血等影响因素。
1.4 疗效 预防组35例,14天内发生应激性溃疡5例(呕血2例、潜血3例),发生率14.3%;对照组24例,14天内发生应激性溃疡6例(呕血4例、柏油样便1例、潜血1例),发生率25.0%。两组资料经卡方检验,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1.5疗效评定标准 止血标准:(1)胃液无血;(2)大便转黄;(3)大便隐血阴性。3项中任何1项都可认为出血停止,凡24-48h内止血为显效,48-72 h内止血为有效;72 h后仍继续出血为无效[1]。
2 讨论
重症脑出血易合并应激性溃疡、应激性高血压、肺部感染、心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等多器官损害。应激性溃疡是脑出血常见并发症,以原发病后2周内发生多见(最多在应激状态的3~5天发生,在大的创伤发生更早),其机制是丘脑下部受损,迷走神经活动增强,大量乙酰胆碱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增高,同时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损害胃黏膜屏障;交感神经张力改变,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增加,使胃血管收缩,黏膜缺血,胃黏膜血流减少,使胃黏膜屏障受损加重。病情重累及脑干时,造成内脏血管舒缩障碍,使胃黏膜屏障受损进一步加重,产生应激性溃疡。质子泵抑制剂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及泮托拉唑,能抑制基础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可使胃内24h ph>6.0的时间达到65%以上;增加胃黏膜血流,对应激状态下胃黏膜血流减少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保护血管结构的完整和正常来完成。泮托拉唑是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它不干扰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系统,药物间相互作用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症状改善差异有显著性,具有降低应激发生率的临床治疗效果,加之该药价格低廉已为广大患者所接受,故为预防和治疗应激性溃疡的较理想药物。积极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是防治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根本治疗措施,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国产泮托拉唑则能减少脑出血时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阻断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对降低脑出血病死率有积极地临床意义。
参 考 文 献
[1]郭玉璞,王文志,李允德.中国脑血管病专家论集.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238.
[2]李岩,石秀霞,王颖,等.国产泮托拉唑治疗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12(2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