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本院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vialon材料制成的静脉套管留置针,其材料与血管的相容性好,柔软无刺激,对穿刺血管不易造成损伤,能在血管内保存较长的时间,穿刺针头、针柄与头皮针相似,易于掌握,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特别是对长期输液的患者治疗更是首选,可使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它的应用是临床输液较好的方法,目前在我国各大医院正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作为输液治疗的最主要工具。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并发症 观察 护理
我科是急诊观察病房,患者多,病种复杂,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炎患者最为常见,观察患者128例,对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均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28例患者均为我科患者,留置成功的120例,留置时间≥1d,成功率为94%,其中男66例,女54例,年龄32~65岁,哮喘患者29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53例,肺炎患者38例,选择上肢静脉81例,下肢静脉39例,静脉留置针成功穿刺后留置静脉输液。因导管堵塞拔针51例,因液体外渗拔针6例,因静脉炎拔针1例。
2 穿刺方法
2.1 用物准备 静脉留置针、输液器、一次性针头、无菌透明敷贴、胶布等。
2.2 穿刺过程 打开一次性输液包装,将输液管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进行排气,排气时将莫非氏滴管倒立提高,待液面到达莫非氏滴管2/3时,放直莫非氏滴管,拉直输液管并放松,排尽输液管内空气,选择静脉,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嘱患者握拳,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肤,消毒范围在5cm以上,旋转松动外套管,调整针尖斜面向上,绷紧皮肤,在血管上针头与皮肤呈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顺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2cm,穿刺成功,将穿刺针固定妥当,嘱患者松拳,松开止血带,打开调节器,抽出针芯,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导管,使病人肢体处于舒适位置,根据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滴速;在敷贴上记录穿刺人姓名、日期、时间。
3 静脉留置针的观察及护理
3.1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在留置针使用期间要注意保持局部穿刺部位皮肤清洁、干燥等,防止导管脱出、污染,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输液期间将远端肢体抬高,避免肢体下垂,以防血液回流阻塞针头,促进静脉回流。
3.2 每日监测患者体温有无发热,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留置针放置时间最好3-5天,以防药液长期刺激血管造成静脉炎。
3.3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连续24小时输液患者,每日更换输液器,长期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点滴速度应慢,输液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利保护血管,治疗结束后,用肝素稀释液行正压封管,防止血液凝结,阻塞输液通道,并妥善固定。
3.4密观输液速度及快速输液后滴空,在输液过程中,应加强病房巡视,勤观察、勤问候,注意患者用药后的反应,穿刺部位情况,发现药物渗出到皮下组织时能及时处理。
4 效果评价
根据观察,120例成功穿刺静脉留置针患者在输液期间均取得了比一般输液的满意效果,患者反应良好。
5 常见并发症
5.1 感染 在护理操作中,护士穿刺留置针的时候,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另外,患者日常生活中没有做好防护措施。
5.2 静脉炎 由于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的药液,或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性炎症反应,延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出现红、肿、热、痛,重者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5.3 药液渗漏 血管选择不当、固定不牢、患者烦躁不合作、穿刺未成功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出现此种现象给予(1)局部封闭,患肢抬高制动;(2)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冷湿敷;(3)取土豆切成片状贴敷于皮肤红肿部位。
5.4 静脉血栓形成 长期卧床、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下肢静脉的血栓发生较多。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也可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因素。
6 体会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可以极大地降低对浅表静脉的损伤,也可降低普遍头皮针反复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既安全又能避免交叉感染的几率。为了更好地将静脉留置针应用于临床,护士在工作中,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使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做好健康宣教,并加强观察及护理。置管期间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全面护理,讲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同时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术,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郑英.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医学临床研究,2005年06期.
[2]朱爱民,王静.静脉留置针应用在临床[期刊论文] -当代医学,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