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发热的病人提供细致的护理,使病人能顺利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减少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并发症,尽快控制病人的精神症状,促进早日康复。
【关键词】 精神疾病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发热 护理
多参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简称mect治疗)是精神疾病的现代物理治疗方法,病人在全身麻醉后入睡,并给予肌松剂和氧气,然后通过适量脉冲电流刺激,使大脑皮质广泛放电,促使脑细胞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释放化学物质以恢复大脑的正常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该治疗方法安全性高,病死率低,对抑郁症伴自杀病例以及紧张型分裂症疗效显著。但临床发现,部分行mect治疗后的病人会出现发热现象。发热将导致病人mect治疗不能顺利进行,延缓病人病情的控制,还可能增加行mect治疗的并发症。现将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0月的88例行mect治疗后的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保证了病人mect治疗的顺利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88例行mect治疗的病人均符合ccdm-3诊断标准[1]。其中躁狂症38例,抑郁症5例,精神分裂症45例;共行736次,平均每人行8.37次;行mect治疗后无发热42例,以腋温为标准,低热(37℃-38℃)28例,中等度热(38.1℃-39.1℃2例,高热(39.1℃-41℃)5例,超高热(大于41℃)例;发热病人中白细胞数升高12例,正常21例。
2 临床分析
2.1 病人一般在首次行mect治疗后的下午发热,第二天行mect治疗前体温又恢复正常,但治疗后下午又会出现发热。
2.2大部分病人是低热,极少数病人是高热。
2.3病人停止行mect治疗后,大多数病人的体温随即恢复正常。
2.4随着行mect治疗次数的增多,发热现象会越来越少。
3 发热护理
3.1心理护理:由于精神病人对行mect治疗知识缺乏,误解为是一种“电击”治疗,再加上发热,就更加的紧张、焦虑、恐怖,无安全感。
所以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特别重要。要主动与病人沟通,耐心细致的讲解精神病常识、行mect治疗的方法、优点、注意事项,引导家属给病人情感上的支持,使病人得到心理安慰和安全感。对病人体温的变化及伴随的症状给予合理的解释,以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
3.2病情观察: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脉搏、呼吸、血压及精神症状的变化;行mect治疗后的病人因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记忆障碍、肌乏力、头痛、呕吐等症状,因此也要加强观察。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3.3保暖:保持病室安静,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注意做好病人的保暖工作,防止病人受凉感冒。对行为紊乱、兴奋躁动、脱衣解裤等生活不会自理的病人,必要时给予约束。
3.4降温:首先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若体温大于37℃,嘱病人不要穿太多的衣服,多喝水;体温大于39℃,可用冰袋冷敷头部;体温大于39.5℃时给予乙醇擦浴或大动脉处冷敷,必要时按医嘱给予药物降温。物理或药物降温半小时后应复测量体温一次。
3.5补充营养和水分:发热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降低,机体分解代谢增加,兴奋躁动也增加了机体能量的消耗,所以应及时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且要少量多餐。同时,发热病人的呼吸加快,皮肤出汗增多,水分大量丧失,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保证每天的摄水量达到2500-3000毫升。不能进食的要按医嘱给予静脉输液或鼻饲,以提供能量及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但行mect治疗前必须严格禁食10小时,禁水4小时。
3.6口腔护理:发热病人由于唾液腺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同时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引起口腔炎和粘膜溃疡,所以病人餐后及睡前应漱口,不能自理或配合的病人可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如口腔干裂可涂润滑油保护,防止口腔感染。
3.7皮肤清洁:行为紊乱病人、亚木僵状态病人、约束的病人等常在床上大小便,所以应加强护理,及时更换衣服床单并擦浴,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病人退热时汗多,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防止受凉。
3.8卧床休息:发热时由于新陈代谢增快,摄入减少,消耗增多,故应注意卧床休息,保持体力。不听劝说的病人给予约束。
4 小结
对行mect治疗后发热的病人实施护理干预,使病人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mect治疗,从而减少行mect治疗的并发症,尽快控制病人的精神症状,使病人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参 考 文 献
[1]中华医学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dm-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