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第一产程无明显头盆不称,宫缩乏力导致潜伏期、活跃期延长或停滞,合理应用缩宫素催产,加强监护,确保医疗安全。方法 以我院产科2009年1月~2010年7月共平产分娩 2889 例,其中在第一产程因宫缩乏力并导致潜伏期、活跃期延长或停滞而以低浓度、小剂量、循序增加持续静滴的方法静滴缩宫素催产416例,进行全程监护。结果 在416例第一产程异常使用缩宫素中,389例阴道分娩,27例剖宫产。结论 合理地使用缩宫素,加强对母婴特别监护,既安全无又不良反应,同时也降低了剖宫产率。
【关键词】第一产程异常 缩宫素 监护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7月我院产科共平产分娩2889例,其中在第一产程因宫缩乏力并导致潜伏期、活跃期延长或停滞而静滴缩宫素催产416例,年龄在20-43岁,产次1-4次,均为36周以上。在用缩宫素的待产室及产房均有紧急处理并发症的设备和监护仪器。
1.2 方法
1.2.1 缩宫素剂量和滴速监护 用0.9%ns500ml,采用7号留置针,按每分钟4-5滴调好滴速,再将2.5单位缩宫素加入葡萄糖中,每滴液体中含缩宫素0.33mu,从4-5滴/分开始,根据宫缩强弱进行调整,正常情况下每隔15-30分钟调节一次滴速,每次增加6滴,直至10分钟有3次宫缩,每次持续40秒左右,最大的滴速不超过45滴/分,对于不敏感者,可酌情增加缩宫素剂量。
1.2.2 宫缩监护 在缩宫素催产过程中,实行一对一的陪产专人监护,应持续胎心监护。每15-30分钟观察一次宫缩的频率、强度及持续时间,胎心的频率、节律,羊水的色、量、质等,按监护的结果,调节缩宫素的用量。评估宫缩强度的方法有3种:①触诊子宫;②电子监护;③应用montevideo单位(mu)表示,置羊水中压力导管测子宫收缩强度mmhg数×10分钟内宫缩次数,比如10分钟有3次宫缩,每次压力为50mmhg,就等于150mu。一般临产时子宫收缩强度为80-120mu,活跃期宫缩强度为200-250mu,应用缩宫素促进宫缩时必须达到250-300mu时,才能引起有效宫缩。若10分钟内宫缩超过5次、宫缩持续1分钟以上或听胎心率有变化,应立即停滴缩宫素。
1.2.3 产妇监护 对产妇监护时,陪产人员注意产妇的一般情况及心理指导,产妇对分娩的恐惧与焦虑心理,使体内儿茶酚胺增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子宫收缩力受到影响,同时这种心理状态影响产妇的饮食摄入,又消耗大量体力,致使能量不足,电解质紊乱,均可影响子宫收缩力。产力异常使产程延长,产后出血增加,此外还与胎儿窘迫、产后抑郁症有关。也使新生儿病率上升,影响产后乳汁分泌,加重产妇的精神及经济负担。此时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心理及生理的支持可以降低孕妇血中儿茶酚胺水平,从而缩短产程。此时孕妇需要丈夫或亲人在身旁陪伴,所以护士不但要人性化照护好孕妇,而且要告诉陪伴不要调节缩宫素的滴速,防止意外发生。还要警惕产妇过敏反应。
1.2.4 产程监护 潜伏期、活跃期延长或停滞,需用缩宫素时,最好先行人工破膜,然后观察1小时后宫缩没有加强再用缩宫素。破膜前必须检查有无脐带先露,破膜应在宫缩间歇﹑下次宫缩将开始时进行。破膜后术者手指应停在阴道内,经过1-2次宫缩待胎头入盆后,术者再将手指取出。人工破膜后能了解羊水的量、质、性,以决定是否继续试产。另外,可降低或避免缩宫素静脉滴注引起的高张性宫缩和改变子宫内环境,使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增强,宫缩协调有效,并可减少缩宫素用量。
1.2.5 胎儿监护 在使用缩宫素的过程中需随时注意胎儿情况,监护胎心的频率与节律,注意胎心的变化与宫缩之间的关系。当胎心出现迟发减速或变异减速时更应提高警惕。从羊水的量与性状来了解胎儿情况,羊水中有胎粪污染,是胎儿宫内缺氧的信号。有条件的可借助羊膜镜检查。胎儿血气分析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先进监护方法。根据胎心监护结果,结合b超﹑羊水量与形状以及胎儿头皮血气分析,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胎儿在宫内的情况。
2 讨论
在416例第一产程异常使用缩宫素中,389例阴道分娩,27例剖宫产,说明催产效果显著,据报道体内催产素不足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的主要原因之一。用于低张性宫缩乏力导致潜伏期﹑活跃期延长或停滞经静滴缩宫素后,宫缩能明显加强,宫口扩张速度和先露下降速度均明显加快,缩短了整个产程,减少了产妇疼痛。因注意监护,未发生子宫破裂和产妇死亡,也无新生儿苍白窒息及死亡。证明静脉滴注缩宫素对母婴特别监护,无不良影响,同时也降低了剖宫产率。
参 考 文 献
[1]舒群,王德芬.对计划分娩的评价[j].中国使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5):274.
[2]郑巧玲,陈碧香.催产素的正确使用(附16例死亡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1995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