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常用护理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宽口径培养、扩大知识面,已成为高职医学教育的一个教学改革重点,即除了学习本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相关学科和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注重医学教育对学生的人性化和多种能力的培养,以使高职专业的学生将来有一定的发展动力和能力。为此,为顺应学生发展的需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求,我们结合这几年对临床医学专业《常用护理技术》课程教学的了解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从2008年开始我们教研室改革了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常用护理技术》课程的教学,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1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了解和掌握某些护理理论、护理技术的同时,学会与人、与患者的沟通的技巧,培养与患者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也为今后与护理人员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的良好合作打下基础。并且能了解社区护理的的特点,为使以后走向社区打下基础。
2 教学对象与教学安排:
三年制统招的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本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为时9周,周学时6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比为1:1。
3 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
4 教学方法:
4.1 理论性强的章节如绪论、护理程序、职业防护等以课堂讲授为主,突出要点,配以一些实况录像资料.,如护理程序在临床上的运用过程录像。
4.2 人际沟通理论与技巧采用设置情景案例,在学生讨论和表演中教师道出或总结出人际沟通的基本理论知识,课下留下情景案例作业做思考,学生实习课上练习。
4.3 常用护理技术课堂实习很重要,采用学生先自学再看录像,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规范示教,示教中引进涉及到操作的理论知识,示教完毕学生立即进入练习。
5 体会与讨论:
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宽阔的知识面、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的医学生已逐渐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医学生开设人文学科课程已得到医学教育界的共识。但由于一些观念和重视度的问题,再加上三年制高职医学专业学制短学时紧张,所以一些院校还是十分重视医学专业的学习,虽然近几年按照教学计划加设了30学时左右的护理技术课程,但仍忽视高职医学生沟通能力和多种知识结构的培养,这对于
高职学生今后的发展不利。在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学生对于本课程加设的内容很感兴趣,从对学生的调查显示,100%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开设很有必要;99%的学生表示本课程对于拓宽知识面和对以后的工作会有帮助;61%的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认为不够用,应该在加进一些;并有65%的学生认为应增加各方面内容的实验课学时。为此,我们采取:(1)每周开设两次实验室,派专职教师值班,学生可进行学习和练习。(2)计划在课外时间开设选修课程,如人际沟通学、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理论、护理的一些理论(需要理论、应激理论等)、老年护理等。(3)在以后的教学中多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了解的信息更多、留下的印象更深。
总之,在高职医学专业教学中开设护理学课程的内容是很有必要,我们也会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高职医学生的人才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