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na含量与肝组织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比较259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na含量与肝组织纤维化及炎症程度。结果 hbeag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病变程度与血清hbv-dna定量水平并不相关(p>0.05),但hbeag阴性患者则显著相关(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hbcag胞浆阳性者hbv-dna含量高。结论 血清hbv-dna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应出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的程度,hbv-dna含量在107拷贝数浆染色阳性率为98%。这给乙肝患者,尤其是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hbv-dna含量;肝组织病理;慢性hbv感染者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全球性传染病,2002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一般人群中hbsag流行率为9.09%,估计约1.2亿人为慢性hbv感染 [1]。hbv在肝组织内并不引起明显损害,机体免疫反应,特别是淋巴细胞在清除hbv-dna时损伤肝细胞才出现炎症过程。因此血清中hbv-dna含量与肝组织病变程度存在一定关系。为探讨这一问题,我们将昆明市传染病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进行肝活检病理检查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na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病例选择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来昆明市传染病院进行肝组织活检的慢性hbv感染者259例,其中男性174例,女性85例,年龄14—52岁,平均28岁。慢性hbv感染
的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肝组织组织病理根据2000年西安肝病会议所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3]标准进行分级、分期,将肝炎病变依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分别分为0-4级和0-4期[3]。
1.2 检测方法 将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肝穿组织经10%的甲醛固定,梯度酒精脱水,常规连续切片,he染色、mosson染色、网织染色,hbsag、hbc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osson染液及免疫组化试剂由福建迈新公司提供。切片光学显微镜多视野观察。血清hbv dna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仪器及试剂均来自深圳中山达安生物工程公司。
1.3 统计学分析 血清hbv-dna定量结果(取对数值)与肝脏病变的关系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259例chb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情况见表1
表1 259例chb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情况(例%)
2.2 血清hbv-dna含量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关系 见表2
表2 hbv-dna含量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关系(例%)
2.3 hbcag阳性/阴性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关系 见表3
2.4
表3 hbcag阳性/阴性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关系(例%)
2.5 血清hbv-dna含量水平与肝组织学病变的关系 见表4
2.6
表4血清hbv-dna含量水平与肝组织学病变的比较
注:hbeag阳性组肝脏病变程度与血清hbv-dna水平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hbeag阴性组肝脏病变程度与血清hbv-dna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我国属于hbv感染高流行区,由于大多数hbv感染者往往无任何临床症状,定期检查肝功能也正常,以往认为这些肝功能始终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一般不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只是给予一般的保肝治疗和门诊随访。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目前认为对于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如果肝组织学炎症分级>2,也因考虑抗病毒治疗。揭示了肝组织病理检查的重要地位。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是判断chb患者肝脏损害的金标准[4],这也是国内外学者们公认的准则,但肝穿刺活检为有创性操作,患者不宜接受,因而临床实践中并不是普遍开展。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都在力求寻找肝损害的无创性评估指标。过去认为hbeag阳性、hbv-dna是hbv复制的标志[5],近年来研究表明,hbeag阳性与阴性chb患者在机体免疫、hbv致病力、肝脏损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认为血清hbv-dna定量水平与肝脏损害有关[6-7]。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hbeag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病变程度与血清hbv-dna定量水平不相关(p>0.05),但hbeag阴性患者则显著相关,血清hbv-dna定量水平越高,肝脏病理损害越重(p<0.05)。提示血清hbv-dna定量水平可作为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肝损害的预测指标。
hbv进入肝细胞内后,机体免疫功能在清除hbv的过程中损伤肝细胞,导致肝细胞病变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对进入肝细胞的hbv 作出反应,并将其清除,但肝细胞受损害。hbv dna含量越高,肝细胞损害则越重,受损肝细胞的修复反应及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就出现了纤维化。本文中259例结果中显示,hbv dna含量与肝组织的炎症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纤维化程度s1与s2之间无显著差异,与s3至s4之间有显著差异。hbcag(核心抗原),由于循环内hbcag外面包裹有hbsag,以及少量游离的hbcag可转化为hbeag或被抗hbc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因此血清中一般测不出hbcag,只能肝细胞核和dane颗粒中才能提取才能测出。hbcag阳性,提示有传染性【8】。对于hbcag的临床研究目前还不多,本文较为浅显的探讨hbcag与肝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发现hbcag染色阳性的肝细胞核多少与hbv dna含量无明显相关性。
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能提供肝细胞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最直观的形态学资料,根据肝脏病理损伤程度选择合理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可使更多的患者受益,如无禁忌症应尽量开展。
参考文献
[1] 庄辉.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挑战[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 sup:2-b.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传染病信息,2005,(增刊):1-12.
[3]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4] 骆抗先。乙型肝炎临床与活体组织病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
[5] 彭文伟,李兰娟,乔光彦.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1.
[6] 何德华等 肝胆病理学[m].第1版.北京: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