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慢性湿疹由于病程长、迁延不愈、局部抵抗力差,因此容易常合并有其他感染,如疱疹样湿疹:是在特应性皮炎或其他皮肤病的基础上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所致。此13名患者考虑由于反复慢性湿疹,导致局部免疫功能下降,继发感染单纯疱疹病毒。
【关键词】湿疹 单纯疱疹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在2010年初至2111年末,我科室共收治13名湿疹合并单纯疱疹患者,其中9名为男性,4名为女性;最大年龄35岁,最小年龄2岁;发病部位口周11例,眼周1例,手指末端1例;湿疹病程最久3.5年,最短6个月。
1.2治疗过程
首先给与抗病毒治疗:儿童给予蒲地蓝口服液日三次口服,阿昔洛韦软膏日二次外用。 成人给予阿昔洛韦片2片日五次口服,阿昔洛韦软膏日二次外用。
一周后复诊,在给予组胺药物口服及对症治疗。
1.3结果
11例患者单纯疱疹未复发,2例患者分别在治疗后1个月、1.5个月复发,均为口周发病。复诊后复发者在给予抗病毒治疗一周加用免疫调节剂(转移因子胶囊2粒日三次口服)。观察3个月未复发。
2 讨 论
湿疹的发病原因很复杂,有内在因子和外在因子的相互作用。从发病机理上来看,湿疹主要是由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患者具有一定的素质,受遗传因素支配,故在特定的人中发生,但又受健康情况及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单纯疱疹是由人类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hsv一旦感染后将终生存在,且hsv感染后具有间歇性排毒特点。一旦活化,病毒沿神经鞘到达神经支配的皮肤、黏膜部位进行复制,在最初感染部位形成群集性水疱[1] 。
现在国外有文献报道,异位性皮炎(ad)的患者容易感染很多病毒。如牛痘, 天花,疱疹样湿疹(eh),湿疹molluscalum(em),牛痘性湿疹(ev)[2]。牛痘和天花对于潜在的免疫缺陷例如ad,可能导致疾病的爆发。因为ad对于天花疫苗是一个禁忌症,ev也经常引起意外,占接触被接种的个体的(65%)[3]。传染性软疣病毒提供可溶的il-18-结合蛋白质,从而抑制il-18间接的感应ifn-γ,使患者易感。遗传过敏性皮炎的患者易于合并病毒感染后命名致病病毒为感染性湿疹。牛痘性湿疹或疱疹性湿疹,是ad患者的皮肤屏障更容易受到病毒的干扰。
ad患者的皮肤屏障受损使得病毒更容易入侵皮肤和结合细胞受体。最近一个桥粒蛋白被确定有关的单纯疱疹病毒的受体之一人体实验对象。对th2型反应倾向,也可能有助于单纯疱疹病毒增生[4]。在ad患者的皮肤pdc的减值可能是患者的易感性与辅酶ad,eh. pdc的是一种新的树突状细胞亚群在血液流通和弥补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0.1%[5]。pdc的产生大量的抗病毒型干扰素- α和病毒感染的干扰素- β从而能够诱导thl和th2反应。th2细胞优势导致il-4的生产,引起ige和阻止ifn-γ分化th1细胞。ad患者皮肤的ifn-γ水平低,可能导致病毒过度生长。虽然ad患者数量外周血pdc是增加了[6],但是受损的pdc还是导致ad皮肤病灶较其他炎症性皮肤病具有易感性。另一个使动系数可能削弱树突细胞。ad患者存在这些潜在危险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杨国亮.皮肤病学.1版.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7
[2] wollenberg a, biebert.atopic dermatitis: from the genes to skin lesions. allergy 2000;55:205-13
[3] blanchard ti, alcami a, andreap,smith gl. modified vaccinis virus ankara undergoes limited replication in human cells and lacks seversl lmmunomodulmory proteins: implications for use as a human vaccine. j gen viral 1998;79:1159-67
[4] engler rim, kenner j, leung dy smallpox vaccination: risk considera-tions for patie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2;110:357-65
[5] cclla m, iartomay d, faccheui f, alebardi o, nak jima h, lanzavee- chic a, at al. plasmacytoid rnunocytes migrate to inflamed lymph nudes and produce large amounts of type i interfcran.natmcd 1999;5:919-23
[6] 40. uchiday,kuravawak,nakajimah,nakagawan,tanabce,sucishim, et al. increase of dcndritic cells of type 2 (dc2) by altered response to il-4 in atopic patients.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1;108:1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