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绿池 陈利芳 汪传文
【摘要】 目的 观察一期根治手术结合清毒百炎消外敷治疗肛周脓肿的i临床疗效。方法 对18例患者在局麻下行切开引流,充分清除腐败组织及内口,术后每天2次百炎消外敷换药。结果 治愈18例,患者平均住院14天,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本治疗方法操作简便,疗效良好,是治疗肛周脓肿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肛周 脓肿一期 手术 百炎消外敷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时通常先切排引流。待炎症吸收形成肛瘘后,行第2次手术切除。近两年来,我们采用一期根除手术结合百炎消外敷治疗肛周脓肿18例,疗效良好,无l例复法和形成肛瘘。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病例均为本院肛肠科患者,诊断符合病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3例;年龄21~62岁,平均33.45岁;病程4~15d,平均发病天数5.74d:低位肛门脓肿15例,坐骨直肠窝及骨盆直肠窝脓肿2例,马蹄形脓肿1例;内口在齿线上2例,在齿线肛隐窝处16例。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术前:①完成各项术前准备工作;②术前常规清洁灌肠。
术中:①患者骶管麻醉满意后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②在脓肿部位中央向脓肿周围作放射方向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外扩约肌浅层至脓腔,将脓液排尽;③用食指进入脓腔,扩开所有脓腔间隔,使残余脓液彻底引流干净;④探查内口,将内口与引流创面打开,在内口处少量切除内口黏膜组织,最后修整创缘及引流通道,达到充分引流的目的;⑤用刮匙搔刮脓腔,并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冲洗脓腔,检查创面无活动性出血,予碘仿纱布块填塞创面,加压包扎。术后:①予静脉滴注抗生素及止血药2~3d;②每天清毒百炎消换药2次,换药前以pp粉坐浴清洗创面,用清毒百炎消外敷至创面愈合。中药方剂主要成分:半边莲、野葡萄根、金银花、蒲公英、薄荷油、苯甲酸钠。
2.2 疗效判定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制定[1]。①治愈:症状消失,病灶肿块消失,随访3个月以上无复发;②显效:症状改善,病灶缩小,主灶愈合,支管创面存在假性愈合等情况,经处理后愈合;③有效:症状消失,病灶缩小,主灶未愈合,需要再次手术方可根治;④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3 结果
18例患者中18例治愈,显效率达100%。患者平均住院18 d,最短12d,最长31d;术后肛门疼痛14例,无术后大出血,无急性尿潴留。半年后随访,无1例复发。
4 讨论
肛周脓肿术式较多,如脓肿切开引流术、一期切开挂线术、切开挂浮线术等。脓肿切开引流术约95%以上的患者将形成肛瘘,病程长,患者痛苦大,需2次手术。切开挂线术术后复发率低,但患者痛苦较大[2]。本观察采用一期根治手术结合清毒百炎消中药外敷,观察病例全部一次性治愈,术后疼痛较轻,无1例并发肛瘘及肛门失禁,且平均住院时间及疗程较一期切开挂线术明显缩短,半年后随访无复发。此术式适用于一切高、低位肛周脓肿,手术成败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4.1 手术要点
(1)根据parks提出的“隐窝腺学说”,约93%的肛周脓肿为肛腺感染引起[3]。因此,我们在手术中尽量找到感染的内口,这在我们手术中得到了印证。我们在术前检查时,多发现在脓肿对应的直肠黏膜齿线上下处有凹陷和压痛点,手术时发现该凹陷黏膜色红,手术时均予切除。(2)引流要彻底通畅,彻底清除腐败坏死组织。低位肛周脓肿一次性切开脓肿内侧壁,切开要彻底,术中应充分分离脓腔间隔,保证引流通畅,同时要切除感染肛腺内口,清除腐败组织。如脓腔过大或马蹄形脓肿,应充分分开脓腔间隔后作对口引流。对高位直肠环上脓肿,可用手指上探脓腔,分离消除间隔,扩大引流通道,同时扩大外围创面,给予充分引流。手术时应尽量避开直肠环,对直肠环尽量少切除,这样可以减少直肠环损伤,以防肛门失禁。(3)脓腔内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冲洗,冲洗后碘仿纱布块填塞。
4.2 术后处理 中药换药时要充分暴露创面,每日以pp粉坐浴清洗创面,早晚用清毒百炎消外敷,百炎消祛腐生新的作用很强。最大的特点是创腔底部组织不长平,该创口不会收口,换药时患者无疼痛感。总之,本观察结果表明,肛周脓肿一期根治手术结合清毒百炎消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肛周脓肿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329 330.
[2]王三贵,胡世昌.肛周脓肿预期根治术的临床应用[j] 右江医学。2003,31(3):241.242.
[3]艾中立.肛门周围脓肿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中国实用外科杂,2001,21(11):64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