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惊厥
临床资料:1989年8月~1998年8月的住院患儿56例,病情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癫痫及癫痫综合征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14例。发病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22个月,平均5.8个月。其中符合“晚发性婴儿痉挛症”(late onset infantile spasms’lois)[1]3例。56例中有各种异常病史者32例(57%),包括:围产期窒息15例,脑瘫10例,结节性硬化5例,新生儿颅内出血5例,小头畸形2例。病史虽无异常而脑ct平扫有异常者6例。病史无其他异常而脑ct平扫也无异常者10例,考虑为“原发性”或“隐源性”病例。表明本组ws以症状性者占大多数。全部病例均经多次脑电图检查,呈高峰失律、棘波、棘慢波或多棘慢波发放,经治疗后脑电图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部分恢复正常。48例作头颅ct平扫,有异常者18例,主要改变为:结节硬化5例,蛛网膜下腔增宽、脑沟回加深者6例,脑萎缩2例,脑多发性软化灶和局限性低密度区各1例,双颞叶发育不良、脑积水、蛛网膜囊肿各1例。
治疗方案:(1)全部病例均接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或泼尼松治疗。1992年前多数选用acth,共19例;1992年后主要用泼尼松,共32例;先用acth后改泼尼松者5例。acth剂量:12.5~25 mg/d×2周,以后改为隔日1次×2~4周。泼尼松:1 mg/(kg・d)×4周,然后减量,维持2~4个月。(2)在用激素同时加用硝基安定(nit)者54例,首选氯硝安定(clz)者1例,在治疗过程中改用clz者2例,用acth后发作停止,未用其他抗癫痫药者1例。nit剂量:0.3~0.5 mg/(kg・d),分2次口服,为避免或减少副作用,起始量可略小,本组最大剂量为0.6 mg/(kg・d) 。clz剂量:0.05~0.1 mg/(kg・d)’分2次口服;最大量0.3 mg/(kg・d)。(3)当激素+硝基安定类不能使发作消失时,可加用丙戊酸钠(vpa),剂量:15~20 mg/(kg・d),分3次口服;最大量为30~40 mg/(kg・d)。
疗效:19例用acth者中1例单药使发作停止,未加用其他药物,余均为联合用药,泼尼松剂量过小[<0.5 mg/(kg・d)]者疗效较差。54例用激素+nit治疗者中有32例用药1~3天后发作完全停止(59%),发作减少75%以上但未消失者17例(31%),发作减少不足50%或不变者5例(10%)。合计住院期间22例发作未完全停止(41%)。激素+clz治疗者,首选1例,改用者2例,均未使发作停止。激素+nit治疗后发作未完全停止的22例加用中小剂量vpa,其中10例发作基本控制,12例改变不大。激素+nit+vpa治疗后发作不减少者有4例停vpa改用苯巴比妥(pb),其中1例发作停止,3例无改变。无效者3例均未在开始时用负荷量,有效的1例开始时用pb10 mg/(kg・d),继以3~5 mg/(kg・d)维持。限于条件,均未测pb血浓度。
不良反应:nit引起婴儿困倦、乏力、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本组共18例,其中1例合并肺炎。acth肌肉注射共19例’2例于肌注后出现烦躁、面色苍白,停药后好转;其中1例继续用药,另1例停药。vpa在住院患儿使用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讨论:1.本组资料提示:nit可作为ws的首选止痉药,价廉、药源广、剂量小、疗效肯定。nit的剂量与血浓度呈线性关系,剂量0.3~0.5 mg/(kg・d)可达到有效治疗血浓度[2],剂量过小影响疗效,对治疗量nit敏感者,不论月龄大小,ws是症状性还是“原发性”都能在1~3天内明显见效,最快者1天后发作完全停止。发作减少75%以上或完全停止者在本组共49例(90%)。我们体会:当足量nit不能使发作完全停止,再增大剂量也不再使发作完全停止,说明一部分ws有“耐药”现象;另一方面,在用nit完全控制发作的32例中,有4例于10天~3个月后虽仍用原量’但惊厥复发,出现抗癫痫药“突破”现象,其中1例增加剂量后惊厥控制,另3例再增大剂量也无效。nit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无定论[3],可能是通过γ-氨基丁酸(gaba)受体起作用。gaba受体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主要抑制性受体,其上有安定类受体区,nit和clz作用于安定类受体区,推测若其自由的、未结合的受体区数量多,则疗效较好,反之,若受体区数量少,虽增大剂量其止痉效果也不再增加。本组2例于足量nit效差时改用clz替代,效果未获提高,机理同上。有学者认为:nit虽能控制ws的肌阵挛,但会抑制大脑发育,应慎用,但最近有关文献均未提及此类不良后果。我们随访了部分患儿,也未见到类似情况。
2.关于联合应用vpa对ws的疗效:我们未首选vpa单药治疗ws惊厥发作,对激素+nit未能完全控制发作的23例联合应用vpa,结果10例发作进一步减少,13例无效。国外用vpa治疗ws的剂量较大,为40 mg/(kg・d)[4],本组仅1例用此剂量,但发作并未停止。vpa在ws患儿的应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3.pb也可作用于gaba受体’增强gaba能神经元的抑制性冲动,但一般已不作为ws的首选药。本组4例在激素+nit或再加vpa后发作未停止者用pb代替vpa,结果1例有效,3例无效,但3例无效者开始均未用负荷量,也未测pb治疗药物血浓度,故其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估。
4.发病于1周岁后的ws称为lois,它与lennox-gastuat综合征(lgs)同属小儿“年龄相关性癫痫综合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智能发育障碍,lois与早发的lgs难以用年龄进行区分,但有如下特点:(1)lgs的中轴肌阵挛一般不成串发作,(2)lgs患儿发作间歇期脑电图无高峰失律,可有2~3 hz棘慢波发放,(3)lgs发放呈多样性,可出现不典型失神、强直性或强直阵挛性发作,lois一般不演变成不典型失神和强直性发作。同步描记肌电图有利于lgs的鉴别诊断。ws转变为lgs的比例约为7%~36%。lois的发病原因不明,bednarek等[1]认为窒息是重要因素,但本组3例并无明确围产期窒息史。文献报道lois的治疗效果不及一般ws,本组3例中2例用泼尼松+nit治疗后发作迅速控制,另一例发作次数不减,加用vpa后也未能使发作控制,表现为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