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栓塞术 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病因,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后,死亡率高达30%,且反复出血者病死率达70%以上。从2004年1月~2010年8月,我院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共36例,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4年1月~2010年8月,我科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共36例,男21例,女15 例,年龄31岁~68岁,平均54岁,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
2 术后护理
2.1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行心电监护,给予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做好记录,预防脑水肿,遵医嘱静脉滴注甘露醇。维持血压在120mmhg~130mmhg/80mmhg~90mmhg,以增加脑灌注,防止脑组织缺血、缺氧。观察头痛情况,有无颅内压增高。如有剧烈头疼,恶心,呕吐,意识加重,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2 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年龄、文化层次的高低及心理素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做好解释工作,告诉其术后注意事项及良好的转归,并列举同类手术的成功率或身边的实例,帮助患者消除焦虑、紧张及不安心理,保持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预期效果。
2.3 术后指导
当患者术后返回病房麻醉清醒后应鼓励患者多饮水、进食,以补充术前禁食、水引起的血容量不足。另外,多饮水,还可增加造影剂从肾脏的排泄,起到水化作用从而保护肾功能。要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减少探视人员,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咳嗽,以免增加颅内压。
2.4 股动脉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拔管后加压止血5—10分钟,局部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2h以上,穿刺侧肢体制动8h以上,观察足背动脉搏动,了解穿刺侧股浅动脉有无发生闭塞情况,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皮下血肿,等情况发生,同时注意其皮肤颜色,温度及感觉和运动功能等,如发现肢体冷苍白,无搏动可能有血栓形成,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绝对卧床24小时后可以解除硼带和纱布。本组有2例患者,由于烦躁不安,未很好制动,出现穿刺部位少量渗血,重新加压包扎。
2.5 疼痛的护理
1)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且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8h以上,患者往往全身酸痛,难以忍受,这时我们要关心体贴病人,帮助患者翻身,向患侧翻身60°,或向健侧翻身20°~30°,交替更换卧位,保持髋关节伸直,小腿可适当弯曲,健侧下肢可活动,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2)由于手术本身或栓塞物的刺激,患者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头痛,应让患者保持安静。本组3例患者出现头痛呕吐,遵医嘱给予镇静和镇吐药效果好。
2.6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动脉瘤破裂出血;是血管内栓塞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因血压波动引起,应采取措施避免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本组所有患者术后心电监护血压72小时,每半小时测血压一次并记录血压变化。本组2例患者出现瘤体破裂,及时报告医生做了急诊开颅手术。术后一例死亡,一例康复。2)脑血管痉挛:由于导管机械刺激易诱发脑血管痉挛,表现为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如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应每小时观察神志瞳孔一次,早发现及时处理。为预防痉挛,本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尼莫地平静脉滴注。3)脑梗死: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因瘤内血栓脱落或栓塞材料脱落栓塞血管引起,术后常规使用抗凝药物,在使用抗凝药期间应监测出凝血时间。密切观察牙龈,结膜,皮肤有无出血点。早期发现,早治疗。
3 小结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是一门高新的介入技术,该技术创伤小、定位准确、疗效显著,病人也容易接受,但也存在一些严重的并发症,这就要求护士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治疗和护理特点有足够的了解,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配合医生抢救是护理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凌峰.介入神经放射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16~ 260.
[2]田增民.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外科处理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7,5(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