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涛 徐强 孙兰军 赵英强 郑偕扣 王瑞华 周巍
【摘要】目的 观察“降压清心方”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高血压的常规治疗,包括低盐饮食、限水治疗、降压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acei、arb),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压清心方汤药连续治疗14天。结果 “降压清心方”可以平稳降低血压,血压由163.2/87.3 mmhg降至127.4/77.2 mmhg,与对照组(164.38/88.46 mmhg降至141.53/81.93mmhg)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达92%,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1.6%)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尤其对眩晕、烦躁易怒、面红、目赤症状改善最佳,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 “降压清心方”治疗高血压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更能使患者受益。
【关键词】高血压 “降压清心方” 中西医结合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血压升高对人体健康存在着严重的危害。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10亿人患高血压,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亿,并且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但目前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极低。“降压清心方”,是我院老专家孙兰军教授的经验方,也是我科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协定处方。我们在西药降压药的基础上加用“降压清心方”,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102例,均来自2010年6月—2010年12月住院病例,诊断标准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及《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诊断标准。采用区组随机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男23例,女28例;年龄(47~80)岁,平均66.76±9.28岁;高血压病2级19例,3级32例。对照组51例,男22例,女29例;年龄(42~80)岁,平均65.55±9.69岁;高血压病2级16例,3级3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
中医辨证肝阳上亢证
主症:(1)眩晕、(2)头痛;
次症:(1)烦燥易怒、(2)面红、(3)目赤、(4)口干、(5)口苦、(6)便秘、(7)溲黄、(8)舌红、(9)苔黄、(10)脉弦或数。
凡具有以上主症1项,次症2项即可诊断。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高血压的常规治疗,包括低盐饮食、限水治疗。降压药物选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acei、arb。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压清心方汤药150ml口服,每日2次,连续治疗14天。
1.4 观察指标
1.4.1 血压:使用合格的水银柱血压计。规范血压测量操作程序和如实记录血压数值。两次血压测量间隔时间1~2 min。每日上午8-9时测血压1次。
1.4.2 中医相关症状:眩晕、头痛、烦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象、脉象。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不同组各次就诊的计量资料将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采用方差分析(anova)进行比较。不同治疗组各次就诊的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血压
结果见表1,治疗组51例(脱落1例),对照组51例(脱落2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1周、2周后血压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2周后,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表1 治疗前后血压两组比较(x-±s)
注:△和治疗前比较p<0.05,△△和治疗前比较p<0.01;*和对照组比较p<0.05,**和对照组比较p<0.01。
2.2 临床症状
2.2.1 总疗效:结果见表2,治疗组51例(脱落1例),对照组51例(脱落2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1.6%)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表2 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注:*和对照组比较p<0.05,**和对照组比较p<0.01
2.2.2 单项症状疗效:结果见表3,治疗组51例(脱落1例),对照组51例(脱落2例);治疗2周后,眩晕、烦躁易怒、面红、目赤症状改善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表3 治疗两周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3 讨论
高血压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的范畴,病理因素涉及风、火、痰、瘀、虚,其中肝阳上亢为主要病理机制。大量研究表明,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药物可以改善生活质量、保护靶器官、平稳降压[1]。“降压清心方”,由天麻20g、葛根12g、珍珠母15g、钩藤15g、牛膝10g、泽泻10g组成,具有平肝潜阳利尿的功效。该方从天麻钩藤饮化裁而来,方中以天麻、钩藤为君药,用以平肝熄风;珍珠母入心肝两经,具有平肝,潜阳之效,牛膝引血下行,并能活血利水,共为臣药;泽泻具有利水渗湿之功,葛根治疗颈项强痛共为佐使。药理研究表明:天麻可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增加,总外周阻力降低;钩藤通过ca2+通道的阻滞作用而引起血管扩张,使外周阻力降低,此作用与经典的钙拮抗剂相似[2];牛膝有短暂降压作用,血压下降时伴有呼吸兴奋,无快速耐受现象,降压作用主要与组织胺释放及血管扩张;泽泻具有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及增强纤溶酶活性等作用,从而明显抑制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的生成;葛根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肌细胞,对正常和高血压动物都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其降压机制是通过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作用而完成的[3]。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单药治疗只能使少数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要至少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方能使血压得到控制。中药治疗高血压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弥补西药的不足,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更能使患者受益。本研究表明:“降压清心方”联合西药治疗可以平稳降低血压,血压由163.2/87.3mmhg降至127.4/77.2mmhg,与对照组(164.38/88.46mmhg降至141.53/81.93mmhg)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达92%,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1.6%)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尤其对眩晕、烦躁易怒、面红、目赤症状改善最佳,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参 考 文 献
[1]龚一萍.肝阳上亢与高血压病关系的探讨[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0,6:1.
[2]冯蕾,黄志新,岳京丽等.天麻、钩藤降血压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4,2(2):94-95.
[3]劳光生.中药降压的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09.2(6):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