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了解残髓炎的致病因素,以便及时纠正临床操作中的失误,彻底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方法:对76例诊断为残髓炎的病例进行分析,并从临床角度对残髓炎临床表现分析分类,采用根管治疗术、牙髓塑化术,并对治疗方法进行评估。结果:在1~5年的随访中,除6例充填物脱落,4例牙冠劈裂外,无任何残髓炎症状,效果满意。结论:避免牙髓炎的最好方法是行完善的根管治疗。严格掌握干髓或变异干髓术适应症,以免残髓滞留导致残髓炎的发生。
【关键词】残髓炎;根管治疗;塑化治疗
残髓炎绝大部分发生于一些经过牙髓治疗的牙齿,最常见于干髓术后。干髓剂未能将根髓完全干固。牙髓塑化治疗时,若残留少量根髓或遗漏个别根管未塑化,也会发生残髓炎。残髓炎时,残留的活髓多位于近根尖处,牙髓病治疗后发生残髓炎可在近期或远期。为提高牙髓病治疗质量,笔者对76例残髓炎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01~2005年在我科门诊就诊的残髓炎病例76例,男42例,女34例,年龄18~69岁。磨牙51例,前磨牙25例,曾做过干髓术52例,做过牙髓塑化术19例,做过根管治疗术5例。
1.2 临床表现 1)疼痛情况:76例均表现为牙髓炎疼痛的特点,但大多数病例症状不典型,表现为自发痛,冷热刺激痛和咬合痛3种症状。疼痛大多为阵发性,不剧烈,多可明确指明患牙或放散痛局限在患牙近远中1~2 个邻牙。2) 根管内情况:患牙根管内(全部根管或某1~2 个根管) 均可探及探痛的残髓存在,探痛深度不同。干髓治疗的牙齿,探痛部位多位于根管中上部,多为1 个以上或全部根管均有探痛,塑化治疗的牙齿,残髓探痛部位多位于根管中下部,多为某1~2 个根管探痛。(3) 发作时间:残髓炎发生距原牙髓治疗时间长短不一,最短为7 天 ,最长为2年。干髓术后发生残髓炎的时间间隔较长,60%的病例治疗后在1 年以上发病。牙髓塑化治疗后发生残髓炎的时间间隔较短,40%的病例发生在治疗后半年以内,其中1/ 3 的病例在治疗后2个月内[1]。(4)x线检查:48例患牙根端正常,25例患牙牙根牙周膜增厚,3例可见根端骨质疏松,根充治疗过的患牙根充不到位[2]。
1.3 治疗方法 残髓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对因治疗,去除原充填物,暴露髓腔,控制疼痛症状明显的患牙,按时复诊,依具体病情及患者年龄大小,按正常程序重新操作。
对56例患者的患牙去除残髓,根管预备封fc棉球1周,症状消失后行根管治疗术,永久充填;5例予以去除残髓即刻塑化,永久充填;15例行患牙塑化加根管治疗变异疗法(粗根管、25#及以上扩大针顺利达根尖行根管治疗;细根管、弯曲根管行塑化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2 结果
76例经过治疗的残随炎患者,在1~5年的随访中,除 6例充填物脱落,4例牙冠劈裂外,无任何残髓炎症状,效果满意。
3 讨论
3.1 目前我国残髓炎发病率仍较高,究其原因,牙病患者人口众多, 而干髓术治疗方法简便,价格低廉,仍为许多牙医所采用, 尤其对后牙根管复杂的老年人, 往往选作干髓或变异干髓术,这为以后出现残髓炎、根尖周炎埋下隐患。干髓和变异干髓术已非牙髓治疗主流方法,经过干髓术的牙齿,由于根髓未完全失活,干髓剂如不能将其完全干尸化,则可发生残髓炎。牙髓塑化治疗的牙齿,若残留的少量根髓,牙髓塑化液未能将其完全塑化,或遗漏个别根管未加处理,均可发生残髓炎。由于其随意扩大该方法的适应证范围,造成残髓炎的不良后果。干髓术的患牙,根管内探痛部位大多位于根管上半部,这主要因干髓剂未很好发挥作用,干髓剂在根髓未全部干尸化以前即已失效,或因干髓剂药量过小,不足以完全固定根髓。个别病例为下颌磨牙根管在颊侧融合或冠髓未完全去净,这些情况下需干髓化的牙髓量增大,常规量干髓剂已不能完全固定根髓,因此,对干髓术的适应症应慎重选择[3]。由此可见,残髓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干髓或变异干髓术适应证选择不当因此病例选择很种重要,临床上要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疼痛性质、时间,以便更好的掌握适应症。
3.2残髓炎是牙髓治疗过程中的一种并发症,避免残髓炎的最好方法是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同时完善的根管治疗又是治疗残髓炎的最好方法。
3.3 残髓炎的发生多由于对牙髓的生理病理变化、解剖形态变异掌握不足而致,如副根管被遗漏;老年人牙齿的继发性牙本质使髓腔缩小,管周牙本质逐渐生长使牙本质小管闭塞,根管口部分堵塞、弯曲影响拔髓。塑化治疗,靠塑化液良好的渗透和抑菌作用可充满根管并杀死病原菌,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宋瑜.残髓炎181 例分析.新乡医学院学报,2003,20(1):35-36.
[2] 李桂红.残髓炎的临床分析.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5,19(1):108.
[3] 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39 ,243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