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讨论cta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7例怀疑为动脉瘤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cta检查,寻找动脉瘤。结果:发现前交通动脉瘤21例,后交通动脉瘤18例,大脑前动脉瘤7例,大脑后动脉瘤9例,多发动脉瘤2例。结论:cta微创、安全,可三维成像,空间分辨率高,是动脉瘤性sah重要有效的检查手段。
【关键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血管造影;再出血;动脉瘤
【abstract】 objective :discuss the value of cta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methods:57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which is caused by aneurysm had cta examination, looking for aneurysms. results:t showed that 21 patients had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s, 18 patients had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 7 patients had anterior cerebral aneurysm, 9 patients had cerebral aneurysm , and 2 patients had multiple aneurysms. conclusion:cta,which is minimally invasive,safe,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and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is important and effective checking mean for aneurysmal sah.
【key words】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ct angiography,rebleeding ,aneurysm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外科较常见的急危重症,占急性脑血管意外的7%~15%[1],病死率高达25%[2]。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4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3]。据文献报道,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约有51%为颅内动脉瘤所致[4]。由动脉瘤引起的sah患者20%于发病后10~14天可发生再出血,使死亡率增加约一倍,因此,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是sah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及治疗,特别是针对病因治疗对患者的病程转归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螺旋ct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ct血管造影(cta)在sah早期病因诊断上逐渐显示出其准确率高,安全性好的优势,其结果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收集了我院自2007年2月~2009年6月间共57例怀疑为动脉瘤性自发性sah并经证实的患者的cta结果,结合文献复习,重点对其cta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7例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20例,年龄8~79岁,平均41岁。全部为急性发病并排除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头颅平扫提示为sah后均立即行cta检查。
1.2 检查方法 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固定患者头部以防止移动。先做常规平扫(以听眦线为基线,扫描范围从颅底至颅顶)了解sah的范围,完成平扫后,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或优维显)80~100ml,注射流率为3.0~4.5ml/s[5],延时约20秒后分别行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然后进行血管图像重建并结合平扫图像进行分析。
2 结果
cta检查发现前交通动脉瘤21例,后交通动脉瘤18例,大脑前动脉瘤7例,大脑后动脉瘤9例,多发动脉瘤2例。动脉瘤最小直径3㎜,最大直径25㎜。
3 讨论
cta是静脉内注射造影剂,在血管内对比剂高峰浓度时进行图像采集,已成为脑血管病临床诊断的一种常规技术,对于怀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cta是及早获得诊断的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6]。
对于颅内动脉瘤,cta不仅能显示“肿瘤染色”[5],而且可显示脑血管三维空间的立体结构,并可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任意角度和方位的旋转,从而获得最佳观察视角,准确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形态、轮廓、大小及瘤颈方向,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及邻近血管的空间关系等,为手术入路提供最佳信息。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及安全性。dammert等显示,对于直径>13㎜的颅内动脉瘤,cta敏感性为100%,对于直径在5~12㎜的中等度大小的动脉瘤,敏感度为90.6%,直径<4㎜的动脉瘤,敏感性为83.3%[5]。本组最小一例动脉瘤直径为3㎜,cta显示清晰。文献中报道2㎜的动脉瘤即可被cta显示[7]。
本组57例sah患者均经ct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所致。颅内动脉瘤破裂是sah最重要的病因,第一次破裂后即面临着再次破裂出血的危险,再出血的高峰时间为第一次出血后的4~10天,因此在sah早期能对病因做出明确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从而避免sah患者再出血的发生。本组57例患者均即时行cta检查,为动脉瘤患者赢得了手术时机。
综上所述,cta对动脉瘤性sah的诊断准确性较高,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快捷,是一种相对无创性,可靠性极高的检查方法,对及时有效的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8]。因此,对于怀疑为动脉瘤性sah患者,cta是及早获得诊断的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应在以后的工作中在技术上、诊断上逐步加以完善,并建议进一步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 王新德.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0~188.
[2] 谢旭东,汪明慧等.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治疗的研究进展.医学论述,2001,7(10):599~600.
[3] 陈卫国,陈燕萍.临床急诊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9.374~376.
[4] 卢光明,许建等.ct读片指南.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107.
[5] 梁长虹,赵振军.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5.100~120.
[6] 吕发金,谢鹏.脑血管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临床应用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5~6.
[7] 李建生,李康印.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5):485~487.
[8] 宁殿秀,李智勇等.mscta在脑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医学影像杂志,2004,14(4):26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