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准确把握俄罗斯市场的特殊性
俄罗斯的经济体制具有明显的转轨经济特征,其市场环境既不同于以往计划经济,又迥异于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具有很强的特殊性。要“全面进军俄罗斯市场”,必须准确把握其市场的特殊性,从而制定正确的战略与政策。
(一)市场潜力大,辐射力强
首先,俄罗斯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品进口市场,2001年俄进口534亿美元,如果考虑到进口商为了避税而低报进口商品价值,其进口量比统计数据还高。由于俄罗斯经济结构不均衡,重工业较发达而轻工业相对落后,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消费品,因此,其进口中食品、纺织品、家用电器等日用品占有相当比重。这些正是
特别是轻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初步显现出世界级制造业基地的前景。作为新兴的制成品出口大国,
第四,已经培养出一批熟悉俄罗斯市场的营销队伍。早期对俄出口一哄而上、秩序混乱,严重损害了
。实际上,我国的彩电、冰箱、小家电(如微波炉、电熨斗等)在俄市场上都有很大的需求,其性价比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另外,计算机、程控交换机等it产品也具有很大的出口潜力。采取有效措施引导这些产品的大型企业开拓俄市场,可以迅速改善我国对俄出口产品的品种结构,提高输俄商品的档次。
四、政策建议
(一)加大信用保险力度,降低开拓俄罗斯市场的风险
俄罗斯市场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一些大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之所以对俄罗斯市场裹足不前,就在于缺乏有效的避险机制。应该充分发挥政策性保险的作用,为此,有必要增加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资本金,加强其承保能力,并且将开拓俄市场作为其支持的一个重点。
(二)加大政策性融资支持力度
大型企业、特别是连锁经营企业开拓俄市场,资金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天客隆集团在俄罗斯项目上投入5408万元,使集团负债率上升到82%,资金压力沉重。在金融市场发育不充分的条件下,企业融资成本高、难度大,因此,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外贸发展基金应增加用于支持开拓俄市场的贴息资金,进出口银行应将对俄出口项目作为扶持重点,尽可能多地给予融资便利。
(三)通过双边协调,为结算、汇兑等创造更便利的条件
贸易结算不畅是中俄贸易中一个突出的问题,两国央行、商业银行之间应该加强协调,通过鼓励商业银行间建立代理行关系,提供两国贸易结算的便利。另外,在出口核销、退税及本币结算方面,提供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
(四)消除内耗,形成开拓俄罗斯市场的合力
部门政策不配套、不协调,不同部门相互掣肘,使开拓俄市场的工作产生内耗,大大降低了开拓俄市场的力度。更有甚者,如在天客隆莫斯科项目中,企业与原政府部门因为房地产所有权而对簿公堂,企业将大量精力浪费在内耗上。为了加大开拓俄市场力度,应该建立跨相关部门的政策沟通与协调机制,加强不同部门间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信息交流,扶持政策直接落实到企业,严格禁止政府部门借机组成新机构,产生相互扯皮现象。
(五)加强信息服务
俄罗斯政策多变,政策不透明。目前,政府部门掌握的信息还不如企业多,经常出现政府要求企业提供俄法律、法规和政策信息的现象。但政府部门收集到的信息没有加以系统整理,对企业的信息服务严重不足,中方企业对俄开展业务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财力搜集信息,总体上增加了开拓俄市场的成本。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驻俄使领馆的作用,把收集俄市场信息(包括俄制度、法律、法规、宏观经济形势、市场形势等)作为专项工作,尽快建立开拓俄市场的公共信息库,在政府有关网站上加以公布。同时,指定专门机构给企业提供俄市场基本信息的咨询,政府予以资助。
(六)利用wto机制与双边会晤机制,打开俄罗斯市场
俄罗斯正在积极推进加入wto的谈判,因此,除了利用现有的双边会晤机制外,还应该抓住其加入wto谈判的时机,适当施加压力,促使俄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取消一些不规范的作法,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体制,为中俄贸易最终实现正规化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