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空竹运动的基本理论和健身功能
抖空竹隶属休闲体育项目,它不以竞技衡量运动成绩,整个锻炼过程突出一个“玩”字。在玩的过程中不但要掌握玩的技术,还要玩出品位、玩出文化,更要玩出愉悦的心境。经常抖空竹除能强身健体、愉悦身心,还能培养玩者的恒心、毅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一、空竹的历史
抖空竹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民族传统健身项目,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据史料介绍,唐、宋、明、清时代都有详细记载。新中国成立后,它从民间走上了舞台,成为专业杂技团表演项目。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便走出国门,跨入世界,曾多次在不同类型的世界比赛中获得金奖,倍受世界人民的青睐。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动了空竹的普及,许多中、老年人和青少年学生也加入了空竹队伍。
二、抖空竹的基本理论
空竹动作和招式从古至今,并没有固定模式,抖练者多是口口相传、手手相传。事不分大小难易,术不论高低深浅,抖练空竹者只有下了功夫理清抖空竹的基本理论才会有所收获。空竹运动的基本理论概括为五点,即以念行气、上下相随、内外结合、招式相连、动静结合。
作文 http:///zuowen/
(一)以念行气
就是在抖空竹之时,抖练者全身放松,心平气和,心中一无所思,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抖空竹上来,空竹运动变化全在抖练者一念之中,动静缓急,运转随心,中和元气,随意而行,念之所往,全神贯注,虚灵变换,圆转自如。“念”就是信念,“气”就是人体中的阴阳气。一般来讲,呼气为阳气,吸气为阴气;体内上升之气为阳气,下沉之气为阴气。人体中的阳气,既能够养神,使人精神慧爽,又能使身体中诸筋柔软。有些抖空竹者在立盘丝或花样盘丝中往往拉不上力,主要就是对以念行气这一理论没有贯通,从实质上讲,就是动作不到位和意念错位所致。
(二)上下相随
就是上下肢相随。“随”就是随心、随同、随和、随身、随从之意。具体运用中又分为三层,即手足相随、肘膝相随、肩胯相随。当两臂前伸时,则意在手足相随;当屈肘时,则意在肘膝相随;当垂臂时,则意在肩胯相随。
抖空竹劲起于脚跟,行于腿,主宰于腰,达于手。全身必须上下相随,一气贯通。意念发令于心,传令于手,观察于目。上身手若运行,下体足必配合,这样才能自然合拍,动作才能连续不断,圆转自如,一气呵成。
上下相随,要求在抖动空竹时,以手为引领,手到之处,足必相随,共同变化,做到迎送相当,前后左右,上下四方,转接灵敏,缓急适当。
论文网 http:// (三)内外相合
内外相合,就是统一指挥、统一步法、统一协调,就是指内心世界与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关系。抖空竹以念为先,念为主帅,身为驱使,而念的表现在于精神,意念畅通四肢,精神必然提起,身体活动也自然轻捷机灵,这正是内外相合之功。抖空竹虽然动作态势多端,招式千变万化,但不外乎“虚、实、开、合”四字。内外相连,前后相需,虚实开合,浑然一气,则发力自然会迅猛而机灵。
抖空竹运动,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有练者眼疾手快,才能使观者眼花缭乱。也就是内心神与外眼神的紧密合,才能使空竹在心神的指使、在眼神的注视下缩小运行中的偏差,使手、身、足在大脑信息的指挥下即时到位,使空竹运行、旋转、花样动作尽善尽美。
(四)招式相连
抖空竹主要是用手与足或正、或偏、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或起落、或旋转,顺其理而得法,按其法而得形,这个形就叫做势,一般也称为招。招招相连,实际上就是在每势将成之后,身形运动好像要停止,而神气运行则不停止,从而将内劲慢慢地、源源不断地、十分充足地运送到各个稍节,且下势变化又跃跃欲动,急待化形之时,抖练者才能将上势动作与下势动作相连通。
抖练空竹时,一起得势,以下各招无不得势。抖练者必须考虑这一招是由何而起,中间手足如何来运行,运行到势末如何收起,明白空竹旋转的路线轨迹是什么形状,并在心中仔细揣摩这一招与下一招中间怎样才能顺利连接,做到势势如此,招招相连,进退自如,一气呵成,绵绵不断,周而复始。
简历大全 http:///html/jian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