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近20年的艰难探索,现正步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新阶段。截止2005年全国高职院校1091所,高职院校占高等学校总数的60.9%,高职院校在校生660万,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3.8%。可以这么说,高职教育成了支撑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加之,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社会对于旅游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对旅游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使得我国旅游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改革压力。为适应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培养一大批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广,素质高,应变、创新能力强,德才兼备,高质量的适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因此,积极开展旅游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旅游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也成为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1 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1.1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较为陈旧
首先教学内容与旅游管理的实际需要差距较大。随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未来旅游管理人才的本专业学生需要拥有先进的旅游管理知识和掌握处理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但有的院系教学内容脱离旅游业实际,学生毕业后用所学知识无法解决旅游管理实际存在的问题,教学的结果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现在仍有一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旅游课程的教学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在上面口若悬河的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仍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整个教学过程没有互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都未能得到重视与发挥。究其原因是一些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愿改进,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很容易疲倦,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较差。因为教师在教学时只是滔滔不绝的讲述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训练,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同时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缺乏,由于资金短缺,院系无法为学生创造优越的学习条件。
1.2 理论课程与实训环节严重脱节
许多的高职院校在旅游管理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上片面的要求科目全而多,但是并没有考虑到这个专业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从某个角度而言,旅游管理专业确实像是一个多个专业的组合体,没有自己一定的特征和重点。此外,在课时的分配上存在问题,理论课程与实训环节脱节现象严重。许多院校在教学实际操作中往往是理论教学。实践统一被安排在最后的毕业实习中。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得学生在学校学习时感到理论内容空洞乏味从而缺乏学习积极性,出现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课上心不在焉的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状况。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因为没有系统的训练而不能就任其任职的岗位,需要单位重新培训的现状。再加之,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应届毕业生,尽管有高学历,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教学缺乏吸引力和实际作用。
1.3 教学考核评估方式比较单一
通过理论考试进行评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所采用的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方式,这样的评估方式单一,也扼杀了学生的动手积极性,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评估单靠考试是无法判断的,只能把学生培养成死读课本的书呆子。
2 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2.1 安排适用和实用的教学内容
为满足不断发展的旅游业需求,使教学内容能符合我国旅游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为此要求任课教师要密切关注旅游业发展态势,通过各种媒介获得最前沿的大量的相关专业信息,及时更新知识,将有效的和有用的知识信息不断得贯穿于教学当中,不断革新教学内容,让学生对自己专业和学科的最新的发展动态有一个及时的了解,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通过使用各种学习工具来获得相关的专业信息。对于反映新时代、新特点、新观念、新方法的内容,要及时补充、更新。例如,目前湖北省“十二五”规划对于湖北旅游业的展望以及目前湖北省的五a级旅游区有哪几个等等。
2.2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好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旅游业专业性强、变化快的特点使学生在学校真正学会并掌握该学科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在教授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多给学生设问题,让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情趣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老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拟教学、讨论教学等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以《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中关于“中国区域文化”专题为例,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课前让学生分组先对中国七大区域文化进行讨论和分析,课堂上让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对所分析的内容进行阐述,然后大家一起进行讨论,最后教师做归纳和总结。这样,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同时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除此之外,教学手段的更新也是必不可少的。将现代化手段诸如录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运用至课堂教学中,不仅使学生更加直观、动态的学习所学知识,而且大量的相关知识信息的获得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2.3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许多院校在实训这一环节上一直采用固定的“2+1”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出去实习一年”的传统做法。虽然这样的教学实践模式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实践环节的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毕业生能真正胜任旅游行业的管理工作。这种做法的确是减少了许多麻烦,但也使得许多学生完全的丢弃了前两年所学的理论知识。因此,在旅游管理教学中,每节课应该能够做到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根据本专业特色,将
实践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中,让实训环节灵活化、实用化。将实训分为课程模拟教学实训、旅游旺季实训、毕业顶岗综合实训。根据不同课程和进度需要,分阶段逐一消化整合。
①课程模拟教学实训:学校可以通过在本校内部建立起校内实训基地,如在《旅游服务礼仪》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学校多功能实训室,开展模拟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仪态训练,包括站姿、走姿、坐姿和手势。通过课堂模拟实训,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②假期体验:安排学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在合作企业,如景区或旅行社进行短期实训。
③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五和第六两个学期。学校与用人单位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接触到实际工作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到对口的地方来进行实习,学生可以顺利的完成从学生到工作人员的过渡。
除此之外,专业课老师还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的到相关领域单位去进行顶岗锻炼,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2.4 教学考核评估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一张试卷、百分制考核难以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考核评估的内容应该包括对学生理论课程、实践能力、思想品德等多方面的评估。因此评估形式上应该采取考试、考察、平时成绩评定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全面的考查学生的能力。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理论课程考试与课程实践评估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实践课程评估则是由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查和平时课堂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总之,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市场对旅游人才的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并不是一味的改变原来已有的一些优秀的教学模式和成果,而是在继承和发扬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同时抛弃陈旧的教学理念。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因此我们要从实际出发,通盘考虑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之后,逐渐有效的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教改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