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逐步实施,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建立连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是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笔者作为泰安市卫生信息化专家组成员,主持编写了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报告,现把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一些要点总结出来,与同行交流。
[关键词] 区域卫生;信息化;共享平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1. 034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1- 0054- 02
1 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解析
1.1 项目背景
卫生信息化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撑和基本保障,卫生部于2010年完成了“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整体思路,简称为“35212工程”,就是建设国家、省、地市级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监管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建立和加强卫生信息标准和信息安全保障2个体系。
1.2 现状分析
近年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市县各级医院陆续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多数以his(医院信息系统)为主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很多医院已经过渡到以cis(临床信息 系统)为主的临床应用系统上; 同时emr(电子病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医院采用; lis(临床检验系统)、pacs(医学影像)、手术麻醉等系统也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但各级卫生管理机构的信息化程度还相对比较低,基本停留在独立办公的单机处理阶段,对下级单位基于网络的管理监控能力十分薄弱,基层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信息化水平更是参差不齐。医疗系统各分支机构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信息接入平台,信息无法进行互通,不能实现数据共享。
1.3 必要性分析
随着中国近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关注民生、改善生活”已成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是医改政策要着力解决的关键所在。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在医改进程中必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核心任务就是建立实用共享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建设步伐也明显加快,未来几年将是各地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时段,整合本地区的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已经成为必然。从以下几方面的需求可以清楚地看到卫生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1)社会公众关于看病容易看病便宜的需求。
(2)医疗卫生工作者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需求。
(3)医疗卫生服务管理者绩效考核以及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的需求。
1.4 困难性分析
山东省“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总结了卫生信息化发展存在的困难,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1)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
(2)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同时也存在盲目建设和重复投资现象,造成了卫生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
(3)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4)推进机构建设滞后,卫生信息化专业技术机构缺乏既懂卫生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5)信息技术基础研究较弱。
(6)信息网络信用体系欠缺,没有完备的责任认定和审计体系。
2 建设目标任务和建设原则
2.1 建设目标
(1)在框架设计上,从垂直业务和单一应用完成向集成化信息平台与应用系统建设相融合转变,利用平台技术实现统筹规划、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监管能力,有效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实施。
(2)在业务内容上,从面向单一卫生业务管理向综合管理和为居民提高信息服务相结合的方向转变,既突出服务,直接让居民成为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受益者,又完善管理,促进医疗服务成本降低,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规范医疗服务与管理。
(3)在实现路径上,在全市统一规划下,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内部信
息系统建设,提升机构内部管理效率及服务能力,为区域卫生信息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及早部署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完成各分建数据中心区县的整合对接。
(4)从实现目标上,重点建设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资源库,实现全市任何居民在全市任何医疗单位的无差别就诊及健康信息的随时随地调阅共享,推动“居民健康卡”的应用,深化以平台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综合管理四大领域的卫生信息化应用建设。
2.2 建设任务
切实有效地落实新医改规划要求,建设以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心,以“居民健康卡”为重点,大力推进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具体任务有以下几项:
(1)通过建设市级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及卫生系统专网满足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和区域医疗应用系统的基本需求。
(2)通过部署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水平。
(3)通过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采集医疗卫生服务等有关业务过程中的居民健康信息,建立标准化的健康档案资源库和电子病历资源库,实现健康档案的自动建档、自动更新;实现区域内电子病历共享、检验检查结果共享。
(4)通过公共卫生系统建设,使卫生工作者能全面掌握人群健康信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促进工作;居民能掌握和获取自己完整的健康资料,参与健康管理,享受持续、跨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卫生管理者能动态掌握卫生服务资源和利用信息,实现科学管理和决策,从而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与服务质量。
2.3 建设原则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试点成功,全面推进”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高起点:顺应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瞄准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及卫生信息化发展的最新趋势,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技术,打造全市智慧医疗卫生信息系统。
(2)大规划:站在全市卫生资源信息化系统规划的角度,对县市区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全市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的各项管理与服务业务进行全面统筹、科学规划,覆盖范围大,建设内容全。
(3)全功能:实现区域电子病历共享、网上挂号、医疗行为智能监管;实现疾控、妇幼、应急指挥、血供等公卫服务全面信息化;实现集卫生监督执法电子化、行政办公自动化、辅助决策智能化等功能于一体。
(4)重视足:要充分认识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各级卫生系均要由一把手亲自负责,建立健全各级实施机构,在市局的统一安排下部署和实施。
3 建设方案
3.1 总体架构
总体来讲,市级卫生信息化的目标是逐步建立起以市级卫生云平台为核心、覆盖全部医疗卫生机构、市县乡村四级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的信息系统。
3.2 方案规划
(1)成立市级卫生信息中心,在市级医疗卫生系统中选择合适地址,建设市卫生数据中心机房。
(2)建设满足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业务应用需求和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应用需求的数据中心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基础设施资源。依托虚拟化技术形成市卫生云数据中心资源池。
(3)在云计算中心建设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接入整合各县区信息平台;接入整合各地已经成熟应用的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
(4)建设市居民健康档案资源库、电子病历资源库两大卫生信息资源库。
(5)逐步实施基于市卫生信息平台的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系统、绩效考核系统、电子病历共享系统、检验检查结果共享系统、居民健康卡管理系统、公众健康服务门户六大应用系统。
(6)选择适当时机接入省级数据中心平台,为省级平台提供全方位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