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深化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自豪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可以看出,让国学经典走进课堂,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这是发扬传统文化、弘扬经典的有效途径。国学中的经典,它是智慧的古人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独到而深刻的认识,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能培养学生良好语言感受能力和语言智慧,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将国学教育渗透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日常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快乐识字,让语文教学更有趣
在识字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演绎汉字演变整个过程,从甲骨文的象形文字,到小篆、隶书,再到现今的宋体。如“门”字的甲骨文很像两扇门的样子,指的是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置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这样不但从形体的变化,还到文字意义的认知,都给学生一个详细生动的意象,寓教于乐。汉字教学还可以从会意字、形声字造字的意义着手。
例如教学“看”字时,我告诉学生:上面是手,下面是“目”,表示用手放在眼睛上面看,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另外,教师还可以科学地把书法、国画等国学文化进入班级授教,尤其是现在电脑、手机流行,让学生写好字,书写端正、工整,教师有着重大的责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每天的语文课堂中必须安排十分钟写字,规范学生写字的笔顺、笔画、间架结构、偏旁部首等。
二、唐诗宋词,让语文教学更丰盈
唐诗宋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较高的地位,历经岁月洗涤,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精华,让学生记诗词中的经典语句,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语文教学中我采取了课内拓展阅读与课外阅读积累相结合的方式,让阅读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我在教学三年级《北大荒的秋天》一课第4自然段时,教学实录如下:
生读书: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师:这句话中写出了榛树叶子颜色,作者把它比做什么?
生:作者把榛树叶子比作了火,突出了榛树叶子的红。
师:你能读出榛树叶子的吗?自己练一练,同桌互相读一读。(师指名读)
师:榛树叶子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读着读着,你会想到什么诗句?
生:老师,我们在第3课《古诗两首》的《山行》中学过这样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真聪明,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生齐背《山行》),诗句中描写的是枫树叶子,课文中描写的是榛树叶子,它们有没有共同特点?
师:我们读书就要学会联系,学会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阅读材料适时有机拓展相关联的诗词佳句,这样可以帮学生理解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实现阅读教学的丰盈和高效。
三、文言文,让语文教学更经典
文言文独具特色的古朴之美——文美、韵美、意美、境美和时代塑造的含蓄、幽深的内涵,学习文言文既能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又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性人格,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经典。
如教学《螳螂捕蝉》一课,在课末总结升华情感时,我趁热打铁,创设了想象说话练习。
师:此时此刻,吴王听了少年的回答,会怎样做怎样说呢?你能学着古人的样子说说吗?
生:能说会道,真乃聪明少年也!(竖起大拇指)
生:此少年甚聪惠也!(边夸张地晃着头边做捋胡须的样子)
生:哈哈,名不虚传,妙哉!妙哉!
生:了不得,了不得,此少年甚幽默也!
十足的“古”味,实在是妙趣横生,令人诧异。课堂中,学生把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感活脱脱地表现出来,创造了一种无法预约的精彩。这样的课,又怎能不为学生以后学文言文埋下很好的伏笔呢?
四、经典故事,让语文教学更轻松
语文课堂,更应注重与课文相联系的国学经典故事的适时引入和补充,为学生学习注入源头活水。如学习六年级上册《小草和大树》一文时,在学习到三姐妹如何刻苦学写小说那一部分时,相机引导学生说出了解的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学生能说出许多故事,如《囊萤映雪》《闻鸡
舞》《临池学书》《凿壁借光》等,我相机挑选一个经典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并布置学生回家搜集阅读其他几个故事,这样学生的收获就大了,既加深了读课文三姐妹刻苦精神的理解,又拓展阅读了不少内容,可谓一举多得。
这些故事,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使他们受到了教育,被这些故事深深打动。班里一男生,自从学了《弟子规》后,他在周记里出现了这样的一段话:“百善孝为先,这是今天学《弟子规》带给我最大的震撼。孝,做人的根本,是民族的根基。可我在很多时候却对溺爱我的爸妈视而不见,有时还故意惹爸妈生气,看到他们无可奈何的表情,我甚至还很高兴,莫名兴奋。现在我真为自己过去的做法感到羞愧,爸妈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好,可我竟然……我发誓,我改,一定改,爸妈,看我的表现吧!”
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长传统文化的显证,也是每个中国人在社会上的处世之本!语文教学需要弘扬祖国优秀的国学经典,让国学进入语文课堂,让经典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每个炎黄子孙都烙上“中国印”,让语文教学更彰显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