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结合新课程的新要求,就培训的开展如何促进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适应新角色的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促进教师以培训适应新课程新角色。
关键词:培训;思想品德教师;新课程;新角色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自从实施《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来,深化改革已经成为初中政治教育课程教学的主旋律。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面临着新课标、新理念等的改革新要求,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适应新角色提出了全新的课题。新课程提出“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因此,应围绕新课程的要求,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师的培训工作,切实促进教师从观念到角色的实际性转变,成为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关键之所在。本文就如何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师培训,使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能与新课程新角色的要求尽快相适应。
一、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打造和谐高效教学状态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培训的前提应围绕和谐高效教学状态的建构而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主要是指教育工作者以自己对教育工作本质的了解为基础,并由此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或理性观念。这是教师素质中起导向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教师的教育观念在直接影响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同时,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着直接的影响,甚至对未来教育的性质与发展态势也有着见解的影响。按照主体性教育理论的观点,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活动必须是教育对象积极的、主动的、创造性理解掌握运用课本知识、发掘潜能、提高能力,达到个性的和谐发展。教师是教的主体,通过教师必要的、及时准确的方法指导,使教育对象更快捷、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贯穿于整个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之中,体现在各个环节之中。教学状态应该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以及整个课堂的目标达成度。传统的课堂教学状态存在如下弊端: 课堂上教师的权威高于一切,教学活动变成一种你讲我听的“灌输式”和“训养式”活动,教师指定轨道,学生在轨道中运行,教师制订活动节律,学生按节律被动学习。这样的课堂状态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教师容易失去工作热情,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产生职业倦怠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一方面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积极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提高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另一方面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师生之间是一种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在共同对话交流中情感得到渲泄,个性得到张扬,人性得到回归。这样的课堂教学状态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和谐高效课堂。
二、突出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实现学生从知到行的转化
(一)巧设导学目标提纲引导学生预习
预习是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学生能了解下一节课所学知识的概况,掌握部分简单知识,找出自己本课中存在的困惑,以便在课堂上学习时避轻就重,从而有目标有重点的学习。而学生在现实的思想品德课学习中,仍然存在着“上思想品德课,也就是老师给我们讲一讲、我们背一背,课前根本没有必要去预习”的依赖思想。这种错误思想严重违背现代心理学研究“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在课前,为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可以尝试用“导学目标提纲”设计下一节课所学目标,用目标导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预习。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可以说是德育的主阵地,学生由书本理论上的“认知——感悟”到生活实践中的“践行”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要是感悟所学知识,通过感悟内化为自己意志品质的形成,并在生活实践中通过“践行”形成自己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依据新课程理论学生是“认知——感悟”的主体,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
最有效地进行学习。但由于学生自身的因素,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放任自由,而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的有序课堂、高效课堂。
应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帮助学生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具体方法是:抓住课题、框题和关键词质疑;抓住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材料和案例质疑;抓住教材整体质疑。得出结论,如果确实不能完成,教师就要善于引导,解疑释难一定要坚持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分析、自主解决问题。
(三)通过前提测评引导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自主预习的习惯,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具备了掌握部分简单知识能力;课堂上,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在感知、感受、感动的全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带着对知识的渴求认真、主动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又能理解接受并时间掌握部分所学知识,更新观念;对于一堂课所学知识,虽然学生当堂课能感悟知识,明白道理,但并不一定当堂课能全部消化。为了督促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每一堂课,教师应用前提测评的检查方式引导学生培养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习惯,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回顾上一周的所学内容;每个月抽出一定的时间回顾上一个月的所学内容。这样长期坚持,逐步培养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习惯。
通过对思想品德教师新课程的培训,要使其深入明白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合作、交互作用、共同劳动的过程,这种教学过程不应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还应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应让思想品德课教师掌握好如何发挥好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采取多种有效的手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协助教师完成授课任务。
三、抓好校本教研环节,实现向经验型教师转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为保障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域、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更为重要的是“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新课程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这就为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开展新课程培训提出了新要求,要适应新课程新角的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只有认真扎实地开展校本教研,才有能力深入推进和创造性地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校本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转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在具体组织和实施思想品德课校本教研过程中,应把握好几点:一是营造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二是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校本教研制度,制定具体的教研实施方案。三是给予必要的督促和检查。
(一)集体备课
教研组或年级备课组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集体备课,研讨教材中共同存在的问题,研究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研究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疑难困惑。思想品德课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互通情报,交流心得体会,可使自己的眼界开阔,理论水平提高,事例充实,这就为顺利完成教学和教研任务创造了条件。
(二)进行思想品德课观摩教学和实验教学
思想品德课观摩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在活动中,不仅被观摩的教师对观摩教学的备课、上课要进行详尽研究,而且观摩教师也要对所观摩的教学进行研究。为保证观摩教学顺利进行,避免评课中的矛盾,变经验性评课为科学性评课,避免主观随意评课的倾向,事先要制定好观摩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三)积极撰写教学反思
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2]李里.试析新课程下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j].继续教育研究,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