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干部的“天花板”困境,是对达到一定级别的干部在晋升方面无望状态的一种描述。干部“天花板”困局不仅使得一部分干部因“前途无亮”而诱发腐败动机,而且会造成消极的社会影响。“官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人事制度的滞后及干部政策理解的片面化是造成干部“天花板”困局的主要原因。“天花板”现象的有效消解不仅需要进行“思想寻根”,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也要“制度塑形”弱化“天花板”的心理效应。
关键词:“天花板”困局;原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0-0018-02
一、“天花板”现象的内涵揭示
在干部成长的过程中,大多数人到了一定的级别后,晋升空间越来越小,从而在不同阶段遇到自身仕途的“天花板”,处于这种状况的干部被形象地称之为“天花板”干部。“天花板”干部并不是当今社会特有的现象,古人就有云“人人都有帝王相,地窄人稠轮不上”的说法。当然它也不是中国“特色”,国外的天花板现象不仅存在,而且更严重。《人民论坛》的调查显示,县级干部是遭遇“天花板”困境的主体,并且在“45-55”岁这一年龄阶段上扎堆。40岁是孔夫子所言的“不惑之年”,世界卫生组织把45-49岁年龄的人界定为中年人,在这一阶段的人应该说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又年富力强[1]。大量干部群体在这个年龄阶段遭遇仕途的“天花板”不仅使他们感觉到怀才不遇,社会不公之感,对于社会国家来说也是人才资源的浪费,这无疑有悖于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在干部队伍中,大多数人面对“天花板”困局时会进行自我调节,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为人民服务。但是也有一部分干部开始产生消极心理,走向堕落腐败的深渊,具体可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思想上的腐败。一些干部因为年龄学历的原因无法继续晋升,便感到前途无“亮”而产生失衡心理,开始混日子,只求安稳不求进步,甚至有些干部因此而得了“红眼病”,阻碍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人才干事。这不仅会造成不好的机关氛围,而且阻碍了人才的发展。二是行为上的不检点。一些“天花板”干部觉得没有提拔机会之后,便有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想法,在交出权力之前大捞一把,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权力寻租或直接侵吞公共财产,从此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形成了中国贪官特有的“59岁现象”。“天花板”现象的出现,对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不仅造成干部资源极大浪费,而且诱发干部消极情绪和投机心理。它反映了政府组织的一种病态,是干部心态之疾、政府文化之疾、用人制度之疾,需要诊断治疗[2]。
二、干部“天花板”困局形成的原因
(一)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传统官本位思想是造成“天花板”干部现象的重要思想原因。“官本位”思想的核心是把做官看作人生的最高的价值追求。古人云:学而优则仕。很多人把当官作为人生唯一的价值目标。当前社会出现的考公务员热,足以说明了人们对当官的热情。有人说,国外的一流人才在企业,三流人才在政府,而我国则恰好相反,一流的人才在政府,三流的人才在企业。如果没有成千上万的大军挤官道,不会导致“天花板”现象如此严重。而官本位意识越强,追求晋升的欲望也就越大。在“金字塔”的科层结构,难免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然而,职位升迁虽然只是小概率的事件,但是每位官员都会对这种小概率有一种期盼,期盼程度越高,可能导致的心理落差就越大,越有可能感觉到自己陷入“天花板”困境之中。
(二)人事制度的滞后性
我国当前公务员激励方式以职务晋升为主,且公务员待遇直接与职务相挂钩,除了工资以外的待遇,职务消费是与职级、职位捆绑在一起的,职务越高,各种补贴的费用也就越高。将待遇与职务挂钩导致了发展空间窄小,激励能力较弱,职务晋升成了唯一的激励方式,因而也就直接导致了官职的晋升成了大部分干部的唯一追求。而公职机关内部生态相对封闭的特性,使得干部的职业渠道狭窄,流动性较差,大多数干部职务晋升按部就班,论资排辈,熬年头,缺乏正常合理的退出机制,也使得公务员这一职业的出口狭窄不畅,辞退率极低,再加上公务员社保体制与整个社会相脱节,公务员依旧是一个“金饭碗”,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即使官员
升无望,也会甘心继续选择挤在“天花板”下面,而不愿意去“另谋高就”。与此同时我国公务员缺乏有效的流通渠道,只有在本单位晋升的一元化晋升渠道,缺乏与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的交流渠道,公务员缺乏职业发展的“旋转门”。
(三)干部政策理解的“片面化”
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是我国基本的干部政策,然而在具体贯彻这一干部政策时,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一些地方政府盲目地推行“干部年轻化”政策,把干部年轻化片面地理解为“以年龄为划线”,年轻化就是低龄化。如,有的地方在换届中规定,党政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市级不得超过45岁,县级不得超过40岁,乡镇级不得超过35岁;有的规定,干部年满40岁不再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年满35岁不再提任乡科级领导职务[3];在年龄上搞“一刀切”严重影响了一批年龄较大但能力较强干部的发展。还有不少地方将人才的标准硬化为学历,以本科以上或研究生学历成为晋升的标准,使得一些具有丰富经验但缺乏学历教育的干部丧失了晋升的机会。
三、干部“天花板”现象的消解策略
干部“天花板”现象的有效消解需要综合治理的策略,既要进行“思想寻根”,加强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破除“官本位”意识;也要通过“制度塑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弱化“天花板”的心理效应;与此同时,准确理解干部政策,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配备梯次结构也是积极化解“天花板”困局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干部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官员突破“天花板”现象的困局,应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先,应该突破“官本位”的思想。干部作为公职人员,应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不应该把官职的晋升作为当官的唯一目的,应明白当官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标准,在为官期间,不应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如何使自己“晋升”上,应切实地解决好人民群众的迫切问题。“权力来自于哪里便向哪里负责”,干部应该明白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群众,应对广大的人民群众负责而不是仅仅对自己的上级负责。其次,应正确地对待权利和名誉。广大干部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思想觉悟,加强内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名誉观,做到进退随意,宠辱不惊,不应该把权力和名誉作为人生的唯一价值导向,要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多元化的价值导向。再次,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天花板”现象。遭遇仕途的“天花板”可能是很多官员都会面对的问题,当自己不幸成为“天花板”干部群体中的一员时,不能自暴自弃,产生负面的情绪,甚至走向腐败的深渊。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明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有长远的目光,继续努力,争取早日走出“天花板”困局。 (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弱化“天花板”心理效应
干部队伍制度设计的金字塔结构,使得干部职位晋升欲望的无限性与干部职位数量等级的有限性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面对“僧多粥少”的需求,“天花板”干部困局的形成是体制编制设计的一种必然结果。提升干部“天花板”的高度,建立多元化的激励制度,拓宽干部交流渠道是解决“天花板”现象的有效途径。一要建立多元化的干部激励机制。开发职级之外的激励手段是解决干部“天花板”现象的重要途径。实施公务员工资与绩效挂钩,将调薪权力下放,以弹性调薪取代固定薪级。或者实施荣誉激励,重视对干部的精神鼓励。荣誉激励是国外普遍采用的激励方式,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设有属于国家行政奖励性质的“功勋奖励制度”[4]。公务员只要做出符合条件的贡献,就可以获得国家功勋奖,如美国的总统奖章。还可以实施带薪休假,带薪休假对公务员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二是拓宽干部交流任职、交叉任职、交流培养的渠道。要解决好干部能上不能下,上下流通不畅的现象,应当建立起干部的交流机制,选拔优秀的上级干部到基层任职,选拔优秀的基层干部到上层去任职,实现干部队伍之间的有效流通。此外,还要加大干部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交流力度,做好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的三支队伍之间的交流。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配备梯次结构,打破“唯年龄、学历论”的认识误区
对干部队伍年轻化的片面理解,在领导班子配备中搞年龄“层层递减”不仅挫伤了一部分干
部的积极性,更与中央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精神背道而驰。纠正按任职年龄“杠杠”一刀切的做法,合理配备各年龄层次的干部应做到:一要正确理解,全面贯彻干部政策。对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中央都有明确的要求,应严格执行,要按照干部队伍的“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标准,不分年龄,不拘一格,大力选拔优秀人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与合理使用其他年龄段干部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不能顾此失彼。二要辩证看待不同年龄段干部的长处。要看一个干部是否具有干事创业的能力,开拓创新的闯劲,健康向上的人生追求。要看到各年龄段的干部各有长处,“新进之士喜勇锐,老成之人多持重”。“新人”与“老人”各有优点,只有相互补充,才能共成大业。三要优化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坚持老中青相结合。要科学设置班子结构配备模型,班子原则上应由相对年长、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和年轻有为、朝气蓬勃的干部共同构成。要兼顾年龄与性格、气质、专业知识等方面的搭配,实现各种因素的最佳组合。
参考文献:
[1]董宏君,李章军.期待“天花板”现象不再[j].决策探索,2010,(1).
[2]张荣臣.“天花板”现象背后的历史背景[j].人民论坛,2010,(4).
[3]沈小平.干部“天花板”现象及破解思路[j].领导科学,2010,(7).
[4]杜治洲,任建明.“金字塔”之外的新激励[j].人民论坛,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