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校扩招导致高校毕业生连年递增,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而《徐州市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发展中小企业。本文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解决途径的分析和中小企业就业吸纳能力的分析,得出发展中小企业既是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发展的要求,也是吸纳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力量和主要有效途径。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导向
在《徐州市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后,徐州市确定了在“十二五”期间的徐州市人才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等,为今后徐州市人才发展战略勾画了崭新的前景。到2015年,培养引进急需紧缺专门人才8万人。
2003年是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后毕业的首届本科生毕业,随后人才市场上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年年递增。其中2003年-2007年的高校毕业生总数分别为212、280、338、413、495万人,而就业率则分别为70.1%、73%、72.6%、70%和71%,总体呈下降趋势,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同时再加上国有企业下岗工人的再就业,以及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整体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将异常严峻。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解决途径
《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吸纳劳动力强的第三产业和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加强就业服务和政策支持,畅通大学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和自主创业的就业渠道”。《规划》上所提出的要求和希望实际上可以解读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和希望,正是通过在“十二五”期间,在徐州建立大量的中小企业来吸引大学毕业生前来就业。
近年来,徐州乃至全国中小企业发展十分迅速。2005年,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到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5%,理论上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国外的统计和研究都表明,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最好载体。从最新的统计数据上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问题时的作用也正在显现。大多数国家99%是中小企业,企业劳动力平均规模在9至15个左右。这些中小企业吸纳了65%至80%的劳动力,非常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而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同时,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我们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在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的飞速发展急需高等教育为其提供充分的智力和人才支持,在高等教育与中小企业之间建立一种亲密合作的伙伴关系显得越来越迫切。
三、中小企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分析
第一,中小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
中小企业多半是劳动密集型,这是由其自身特点决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单位劳动占用资金或资本少,技术装备程度低,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不高,能容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因此发展中小企业解决就业问题的成本就比较低。据统计分析,在中国,大型企业创造一个就业岗位需投资22万元,中型企业需投资12万元,小型企业只需投资8万元,同样的投资,中小企业创造就业是大型企业的近2倍或3倍,所以发展中小企业在就业方面有倍增效应。而且中小企业多半集中在纺织工业、食品加工业等制造业和零售业等服务业,这些产业同样也是对劳动力需求最多的行业。
第二,中小企业的就业弹性大。
研究资料表明,中国第三产业就业弹性最大,而中小企业点多、面广、经营灵活的特点与第三产业提供服务的特征非常吻合,因此,第三产业中大多为中小企业。据国家统计局测算,中国第二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平均增加就业岗位仅为17个,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增加就业岗位达83个。随着服务业开拓市场,也为从事社会服务业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市场机会,如物业管理、文化艺术、社区服务等,这些服务型行业已吸纳相当数量的就业者,其中高校毕业生已占很大比例。在生产服务业领域,如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将呈上升趋势,物流是集物品配送、仓储运输、电子商务等业务于一体,需要各种知识和技术水平的高校毕业生。
四、影响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的主要原因
第一,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落实情况不佳。现有的劳动制度、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毕业生就业形势需要。一些中小企业的用工制度不规范,工作时间、薪资报酬和社会保障等待遇难以保证,大学生的正当权益在某些情况下得不到合法保护和保障,挫伤了毕业生到这些单位就业的积极性。
第二,高校毕业生对中小企业的信任感不足影响了其
作意愿。企业规模小、工作保障性差、管理机制不健全成为影响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的主要因素。他们认为在这类企业工作辛苦、收入低,付出与得到不成正比。为使自身收入现值最大化,他们自然会希望起点工资尽可能高,这反过来会使他们到中小企业就业的可能性变小。
第三,社会公众对到中小企业就业缺乏正确评价和鼓励。公众一般认为大学生只要能力水平高一点就能找一个工资高、轻松又稳定的好工作,而到中小企业就业的肯定不优秀没水平。这种社会偏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
第四,大学生认为到中小企业发展潜力不大。调查发现,大学生注重未来发展和自身能力的发挥,影响他们到中小企业就业因素之一就是认为在中小企业中未来发展的前途小。
五、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的对策分析
第一,要完善和落实好各项就业政策,疏通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的渠道,为其工作生活提供保障,维护其合法权益。比如,完善相应的人才流动措施,改革户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依法加强对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兑现劳动报酬和缴纳社会保险情况进行监督检查。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和同时开始实施的《就业促进法》更使积极的就业政策上升到法律层面。此外,地方应积极出台具有地方特色的政策性文件。
第二,加强社会舆论支持,向学生介绍到中小企业工作的实际情况,消除他们的顾虑。比如,可以采用邀请各类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工作氛围等方式,来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工作。
第三,提高高校就业服务水平。首先分析企业对学生的需求情况。然后分析企业对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并以此制订大学四年各阶段职业培养计划。比如,在大二的时候对学生的职业理想进行调查,依据学生职业理想,对学生素质进项专项培养。高校要与地方企业、政府机关联系,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和企业进行合作,搭建实习平台。请专家来学校讲解面试技巧,组织学生进行模拟面试,提前进行面试准备,找准自己不足;提供劳动法方面的法律法规指导,保障学生在合同签订时合法利益。
四、结论
通过上文的论述, 可以明显得到以下结论:发展中小企业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最本质和最直接的办法,中小企业在一个经济体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而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而高校毕业生能为中小企业带来充分的智力和人才支撑,两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因此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就业是一项利于城市发展、利于高校毕业生自身发展的双赢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