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也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
【关键词】多媒体;抽象;乐学;创新;网络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催化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自觉地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整合。
1、通过多媒体技术,化难为易,让抽象变具体
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育的整合在初级阶段被广泛地采用,主要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图、文、声、动画的演示,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以多媒体的形式解决教学难点,使知识的再发现过程符合中学生的思维和心理和心理特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丰富的图形世界》时,我就做了一个演示课件,从网上和一些教学光盘搜寻到许多精彩、漂亮的图案让学生欣赏:有卡通、建筑、商标、道路、风景名胜;有体育器材、球类、服装、家庭用品;还有七巧板、几何体、优美的数学曲线等,琳琅满目,把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给点燃了起来。
又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设计展翅飞翔的蝴蝶动画,让静止的图形“动”起来,形象生动,学生较容易理解轴对称图形这一个概念。
2、在多媒体演示实验中让学生乐学数学
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进行数学实验,亲身体验知识再发现的过程。数学软件“几何画板”和“z+z教育平台”的深入开发和广泛使用,使这种课型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例如:在学习《探索勾股定理》时,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作一个动态变化的直角三角形,通过度量各边长度的平方值并进行比较,学生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产生很感性的认识;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从而加深了对勾股定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这种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的教学效果远比传统教学来得高效,很受学生的欢迎。
又如:在讲《可能性》一章做“转盘游戏”时,学生一般制作的转盘做得比较粗糙,转动不灵活,这样就影响了游戏的公平性,而且我们有时候可能需要转动50次、100次、甚至更多,才能估计出结果,这样会带来很多不便。但是使用“z+z”智能教育平台,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在“z+”智能教育平台,每个学生都可以用它制作一个转盘,模拟转盘的转动,并随机停止,在编辑框中显示转盘转动的次数,当动脑完成这些操作时,它会将在不同区域内的数据统计成表格,让学生真实感受转盘游戏的真实性,体验“做数学”的乐趣。
3、巧借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比如初三几何“探究性活动:镶嵌”,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进入问题情境阶段,教师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种问题。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校园网资料,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在教师的启引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阶段,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特别一提的是,教师提供了边长相等的正多边形,配上不同颜色,鼓励学生设计一、二个地板的平面镶嵌图,课堂气氛顿时高涨起来。排列出的图案千姿百态,有些图案大出教师意外,很有创意。
4、利用网络丰富资源优势为数学服务
它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而逐渐深入到中学教学领域,是以资源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它体现教师日益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为中心。教师运用网络课件和专题网站等资源进行情境创设和提供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网络丰富资源的优
和网络的交互特性,进行以任务驱动的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源和数字化学习环境,成为学生学习的协作工具和研发探究工具。
5、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它充分运用声、光、电等技术为一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立体理解,加强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使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力趋于一致。通过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它生动、形象、直观、以动态的方式展示静态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入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在讲解“全等三角形的识别”复习课时,以一个三角形寻找自己另一个双胞兄弟为头,用多媒体可展示大量的三角形,从中体味sas、asa、aas、sss、hl等方法。使得知识在鉴别、类化、同化、异化中得到升华。在感性中进行了理性教育,在互助、愉悦情境中获得了知识,有利于长时记忆和保持。
总之,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