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探讨剖宫产术同期剔除子宫肌瘤的疗效。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剖宫产术同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仅给予剖宫术。观察两组患者的围生期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等。 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他围生期指标、术后恢复情况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在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剖宫产术同期剔除子宫肌瘤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 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剔除术;适应证;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711.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c)-0035-0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通常体积较小,且无明显症状,常常被患者自身忽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医师在手术的过程中发现微小子宫肌瘤的概率日益增多,据有关文献报道,子宫肌瘤的发生率占妊娠的0.3%~0.5%[1]。患者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流产、早产、难产及产褥不良等[2]。为了探讨其剖宫产术同期剔除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本院对收治的35例患者采取同期剔除子宫肌瘤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5月~2012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70例患者资料,均为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其中,年龄为26~41岁,平均(27.5±6.3)岁;孕周35~41周,平均孕周(38.2±7.4)周,检查患者无其他的产科合并症。其中,初产妇49例,经产妇21例,确诊为单胎妊娠。
1.2 组别分类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5例给予剖宫产术同期剔除子宫肌瘤,对照组35例患者仅给予剖宫产术。比较两组患者组的年龄、孕周、产次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或者联合腰麻下行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胎儿胎盘娩出后,宫体肌层注射缩宫素,后持续静脉滴注缩宫素,子宫出血部位使用钳夹止血,同时探查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数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切口和合适手术方式:子宫肌瘤位于切口上或者是黏膜下,先切除肌瘤,再将下段的切口缝合;若肌瘤位于子宫底部或者后壁,则先缝合下段切口,再剔除肌瘤,切口的大小接近于肌瘤的长径,沿着肌瘤的假包膜将周围的肌层组织钝性分离,剔除过程中需要一边分离一边结扎包膜的血管[3]。根据瘤腔的深度决定其缝合的层数,通常情况下缝合1~2层,如果肌瘤存在于黏膜下或者是浆膜下,可直接钳夹蒂部后进行缝扎。如患者为多发性子宫肌瘤,则仔细选择切口剔除多个肌瘤,若肌瘤的r < 0.5 cm,可直接使用电刀行电灼。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产后48 h阴道出血量、血红蛋白、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以及切口的愈合和住院时间等。
1.5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治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60.5±22.4) min]明显长于对照组[(37.7±15.3) min](p < 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产后48 h阴出血量和血红蛋白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的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以及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剖宫产术中发现子宫肌瘤已很常见。对于剖宫产术能否同期剔除子宫肌瘤,有的学者持反对意见,原因为妊娠期子宫血供丰富,若剖宫产期间行子宫肌瘤剔除,会加重患者产后出血以及增加感染的机会[3],部分妊娠期子宫肌瘤常常会在产后会自行缩小,可不手术治疗[4];另有学者认为,子宫肌瘤会影响剖宫产术后子宫回缩和复原,而且妊娠时子宫肌瘤边办较为清晰,易于分离,手术的难度也不会明显的增加,相反,如果子宫肌瘤不及时剔除,会导致盆腔感染发生概率,会增加再次手术的痛苦和负担[5-6]。
本研究表明,剖宫产同期剔除子宫肌瘤时,除手术时间明显较长外,术中
血量、产后48 h阴出血量和血红蛋白下降值虽略有增加,但与单纯行剖宫产手术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剖宫产术同期剔除子宫肌瘤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同时笔者发现治疗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切口愈合时间和患者的住院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梁文丽[7]通过对113例产妇同期行剖宫产术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研究中也证实了这一观点,由此可见剖宫产同期剔除子宫肌瘤术是安全有效的[8]。但剖宫产术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要求把握手术适应证,做好各种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学[m]. 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98.
[2] 王红菊,张晓丽. 不同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内分泌生理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3):111-114.
[3] 朱天芳. 剖宫产同期行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4):101.
[4] 张明,成宁海,刘俊涛,等.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骨瘤切除术134例分析[j]. 实用发妇产科杂志,2007,23(12):728-730.
[5] 董英. 剖宫产术同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70例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0):46-47.
[6] 潘志坚.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60例临床分析[j]. 微创医学,2007,2(2):157-158.
[7] 梁文丽. 113例剖宫产术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观察[j]. 当代医学,2012,18(21):41-42.
[8] 朱惠湘,陈燕君,刘静文. 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切除术125例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1,1(1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