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崇尚自由,以及就业压力大,等造成高校学生工作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不少。如何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关键,这涉及到合格人才培养和建设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大问题。本文从高校的学生工作角度出发,分析了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中呈现的一些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学生工作 问题 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高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成才。学生管理工作作为实现高校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当前大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活动、实习就业、奖学助学等也随之日新月异。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与完善,经济、文化的全球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都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就使得学生工作面临着更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1 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问题
1.1 传统灌输式教育与大学生崇尚自由心态相抵触。过去,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常常采取强制灌输的模式,强调强制和服从,忽视了大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而且这种灌输式教育常常与现实社会生活无关,采用固定教条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所以很大程度的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妨碍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由于社会的进步,在人们逐步开始崇尚自由,注重个性发展的条件下,这种灌输式教育已不再适用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开放,这些教育内容本身就难以使学生产生共鸣,同时,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常常与现实生活相脱离,使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状况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产生怀疑。
1.2 扩招和就业的矛盾给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1999年6月中旬,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渴求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原因,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宣布大幅度扩大高等学校招生的决定。自此,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各高校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导致大学生人数激增。由于扩招的速度过于迅速,教育资源的紧缺,使得教育质量出现大幅下降。许多高中时期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水平的学生同样进入了大学学习,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开始下滑。于是又出现了大学生能力低下的问题。由于专业设置缺乏市场调研,招生及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专业人才时常大于市场需求,许多学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毕业生就业又开始面向市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许多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感到前途无望,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社会、人生负面情绪高涨等问题出现。
1.3 学生思想的多元化使学生工作复杂化。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当前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重要工具。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全球化,许多西方社会思潮中所包含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的思想观念充斥着网络,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强烈的冲击。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如今的大学生中,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些学生从小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更加关注个人利益和发展,受到拜金主义影响,学生中追求实际利益的心态不在少数。导致老师在开展奖优助困、入党推荐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工作时,常被一些虚假信息搞得头痛不已。
2 新时期解决高校学生工作面临问题之对策
2.1 与时俱进,改革传统灌输型教育模式。多年来,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灌输型教育模式在过去的社会形势下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在依然需要继承和发扬。但在新的环境下,一些教育模式势必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要以引导为主,灌输为辅的方式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奋发向上。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重视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一味的向学生灌输思想。
变老师与学生的对立关系为朋友般的平等关系,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授予的正确思想。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展相关的活动,通过丰富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教育。
2.2 调整教育理念,提前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如今,许多学生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一份衣食无忧的好工作,而严峻的就业压力又使得不少学生感到前途渺茫。一些学生在初入大学校门之时认为摆脱了高考的压力,在大学自由的氛围下放松了学习,而转眼到了大四却又手持难以示人的成绩单感慨找工作压力大。所以,辅导员、班主任应该在学生初入校门时就做好学生的考研、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树立成才意识,增强就业的能力,在自信的同时也要具有危机意识,明确大学毕业后的实际就业目标。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综合素质能力,提前做好考研、就业的准备。
2.3 开拓教育思路,多角度全方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从学生工作发展趋势来看,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必须走专业化道路。要切实像重视教学业务骨干的选拔培养那样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选拔培养,建立健全激励和保障机制,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事业感。如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不能局限于课堂上,老师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类文体活动、社会实践中,融入进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比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在争优夺冠的赛事中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如通过开展回顾红色电影、集体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主题活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历史责任感。另外,辅导员、班主任还应该积极学习网络应用知识,充分利用学生热衷的网络资源,使用飞信、短信群发等网络工具,一方面向学生及时发布课程安排、活动通知等学生重点关注的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在节假日向学生发去节日的问候和对学生假期生活的嘱咐和关心,强化学生的归属感。还可以通过qq、msn、微博等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贴近学生生活,以平等的态度和学生畅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对西方社会思潮中腐朽观念的鉴别和抵制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的全方面的人才,新形势下高校管理工作者需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作用,再结合老师的引导作用,把学生看成既是管理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统一协调好全校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相信我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只要齐心合力,一定会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高华清,桂崇文.浅谈如何利用网络做好高校学生工作[j].才智.2011(17).
[2]夏瑞武,彭宇,王建,蒋宏伟.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06(02).
[2]谷云香.新形势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5(06).
[4]刘艳花.高校学生工作网络化的利与弊[j].价值工程.2011-02
-18.
[5]刘芳.新时期学校社会工作开展的必要性研究——与学校心理咨询相比较[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8(09).
[6]刘程.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初探[j].学习月刊.2011(04).
[7]文首文,宋彦军.高校学生工作的和谐指数研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