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管理论文 >> 管理学基本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管理学基本理论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秘书文秘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其它管理学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投资决策论文   战略竞争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与增强党的生命力探析

   【摘 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时代要求。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对于巩固党的领导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民主方面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党内民主;党的先进性;党的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民主的建设。1979年3月,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1]168民主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完善党内民主建设,从而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取得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期国际和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保持党的生命力,是当前党的建设的重要议题。
  一、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有利于增强党的团结,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党的领导地位得到了不断巩固和发展,是不断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必然结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发挥党内民主的作用,调动党内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力量,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执政地位,正如毛泽东同志说:“扩大党内民主,应看作是巩固党和发展党的必要的步骤” [2]529。推进党内民主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经验总结。在大革命时期,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地推进国共合作,开始了中国民主之路的探索,大革命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为中国共产党寻找新的民主之路吸取了经验教训;在抗日战争时期,坚持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策略,实行国共合作,团结一切抗日的爱国分子,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民主政权,尽可能地扩大抗日统一战线,经过八年抗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充分理解广大人民的需要,顺应历史的潮流提出“团结、进步、民主”的口号,结果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的拥护,最后打败了国民党的军队,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从此成为领导中国人民的执政党。毛泽东在回答民主人士黄炎培提出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如何跳出我国历史上“人存政兴”、“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时曾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这条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发扬民主,政党才不会人亡政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进党内民主建设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一是我国经历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党内民主建设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二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面临国际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和新的社会发展环境的挑战,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国际上看,一方面,西方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日益张扬,党内民主建设受到了各种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苏联解体的深刻教训表明,在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必须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建设,这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从国内上看,中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经济上实行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基于经济体制的转型,引起各种利益的矛盾冲突,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多样性、多变性和差异性。面对复杂的形势,解决新的矛盾的着眼点就是如何搞好党的领导,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正如列宁指出:“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充分实行民主,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并且引导人类走向国家的消亡”。[3]168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如果不发展党内民主,就有可能发生干部脱离群众、滥用权力的官僚主义问题,甚至使政党官僚化,蜕变为少数人利益服务的少数官僚的政党,失去本阶级和群众基础的支持,最终必然会失去执政地位。因此,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正如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1]168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

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的长期实践表明,党内民主建设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是党永葆活力的重要体现。
  二、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有利于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永葆先进性和生机与活力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所系。党内民主与党的先进性是一个有机互动的整体,党内民主是党的先进性的本质体现,党的先进性通过党内民主来展现,没有党内民主也不会有真正的先进性。党内民主建设是增强党的动力与活力的决定性因素。
  发展党内民主,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党永葆先进性和生机活力。当前我们党正处于带领全体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历史关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不断完善,必将带来社会经济生活、社会政治生活、社会文化生活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既给党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成功应对新形势新挑战,客观上要求党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发展党内民主,调动全体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全体党员的参政议政和执政意识,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高度统一。推进党内民主,保持党的先进是,是党的性质的必然要求。从党的性质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通过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一方面,要实现广大党员在党内当家作主的权利,保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的性质;另一方面,要实现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使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各族人民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我们党真正成为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先进政党,成为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的政党。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把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高度凝聚起来,更好地发挥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实现党的团结和统一,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以党内民主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先进性建设着力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其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的执政能力是执政党的先进性的标志。把党内民主建设与党的先进性有机统一起来,通过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一方面要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建立健全反映党组织和党员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另一方面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中,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在全党范围内形成充分的党内民主氛围,极大地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三、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有利于党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发展党内民主,既是党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需要。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是由党的性质、地位和宗旨决定的,是共产党执政的本质要求,是党经过长期实践得出的基本经验。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当前我们党从容应对各种风险、考验和挑战的迫切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战略选择。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我国政治生活历史经验的总结。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决定着人民民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党内民主受到削弱和破坏,党就会犯错误,人民民主制度的运行也会遭受严重挫折。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坚持和发展得好,我们的党及其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就充满生机,即使出现了错误、偏差,也能够及时得到纠正,建国以来的政治发展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从党的七大到八大的十来年间,我们党形成了比较全面的党内民主理论,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党内民主制度,也形成了一系列民主作风。这是

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取得新民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取得社会主义建设初步胜利的重要原因。1957年开始,党内民主生活越来越不正常,个人决定重大问题的家长制现象不断滋长,在其他复杂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共同作用下,终于导致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的发生,给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内民主制度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对党内民主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党内民主建设也逐步走向有序化。从改革政治体制入手,建立和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与此相适应,我国人民民主制度的发展也上升到一个新水平,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公民权利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人民民主制度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这也充分证明了党内民主对于党的建设,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战略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出发,阐明了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党内民主建设推进人民民主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978年,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中,充分地肯定了过去党内民主的优良传统,提出应该把民主的传统“扩大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中去”[1]140,强调“我们过去对民主宣传得不够,实行得不够,制度上有许多不完善。因此,继续努力发扬民主,是我们全党今后一个长时期的坚定不移的目标。”[1]176,表达了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重要思想;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以党内民主来逐步推动人民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切实可行、易于见效的途径;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把发扬党内民主以推进人民民主,确立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的讲话中再次强调,要“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4]288,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也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新世纪发展的战略方向和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5]10 进一步确定了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推动作用,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给予了具体的阐述,提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6]49 党内的民主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关键,只有全面推进党内民主,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党内民主建设好了,人民民主的道路的建设就有保证,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相互促进。因此,发展党内民主,既是党自身生存发展和不断完善的需要,也是推进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需要。“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这一科学论断,不仅指出了党内民主对于执政党自身的重要意义,而且明确了党内民主对于人民民主发展的重大作用,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战略选择,是一条切实可行、易于见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之路。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中之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表明,党内民主建设是增强党的动力与活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党内民主建设好,必然会增强党的团结,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各项事业就能不断推向前进,我们党也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就得到巩固,相反,党内民主建设不符民意,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就要受到挫折,党的执政地位就会被削弱、动摇甚至丧失。当前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应着力于建立健全党内各项民主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等工作。只有适应时代发展不断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使党永葆先进性和生机活力,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2]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3] 《列宁全集》第28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
  [4]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大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6] 本书编写组:《十七大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 上一个管理论文:
  • 下一个管理论文:
  •  更新时间:
    全面推进审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立足服务推进科普教育发展
    试论TRIZ理论推进电力企业科技创新研究
    试析推进电力企业培训工作的探讨
    推进社会管理标准化建设
    如何推进企业文化发展,构建先进企业文化
    浅谈绩效管理推进乡镇政府管理创新
    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关于微博问政推进行政管理改革的探讨
    试论推进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扎实推进小城市培育试点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环京津休闲旅游带建设与推进秦皇岛旅游业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