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点,庆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绩显著,在推进文化体系建设中有新思路。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庆阳 思路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公共文化生活的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基于此,笔者对庆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一粗浅的探讨。
1.庆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新进展
庆阳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以岐黄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为代表的黄土地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香包绣制、剪纸、庆阳唢呐艺术、环道情皮影戏等被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特色民俗文化产业传承开发迅猛发展,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庆阳市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全国“最具艺术气质的西部名城”。
1.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全市现有市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各1个,县(区)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各8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19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15个,村文化活动室543个,农家书屋1262个,村文化广场110个。设施面积42万多平方米。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89.08%、90、62%,新建成市体育场、市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乒乓球馆和4个县(区)体育场馆即活动中心。
全市现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8个、乡级服务点83个、村级基层服务点1022个,县级公共电子阅览室8个,流动舞台车 2辆,流动电影放映车8辆。
1.2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截至2011年,全市共有专职群文干部363人,其中图书馆从业人员107人,文化馆134人,乡镇文化站专干122人。全市有行政村各类文化管理员2010人,其中专职管理人员53人,兼职管理人员1957人。全市有市、县专业剧团9个,市级歌舞团1个,业余文艺团队128个,民间职业剧团67个,有业余文体活动爱好者48.21万人和各类文化艺术事业单位的文艺工作者近千人。
市文化干部培训中心和文化志愿者队伍,依托市文化干部培训中心及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立群众文化队伍和培训基地,实施业务干部培训计划,每年培训200—300名文化业务干部。市级文化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70%,年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20天。通过培训,使文化干部的素质得以不断提高。
1.3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方式不断丰富
以中国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中国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博览会、省十二运等重大文化活动和“甘肃华池南梁红色旅游文化节”、“环县道情皮影艺术节”、“宁县金枣节”等活动与赛事为龙头,丰富拓展了公共文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带动城乡文化活动广泛开展。2010年,中国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在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项目类评奖中获群星奖。
建设合水、镇原、正宁、庆城、宁县综合体育馆或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实施途经4县(区)、21个乡镇、261个行政村的全民健身师范长廊建设。
1.4公共文化产品生产水平质量不断提升
专业文艺创作持续繁荣,“十一五” 新创作出剧目44部,有4部参加全省调演获综合一等奖3个,综合二等奖1个,创历史最好成绩。电影《大山深处的保尔》2007年被中宣部评为第十届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全市有28件群文作品荣获国、省“群星奖”。
鼓励专业艺术院团多创作、演出体现“三贴近”原则的优秀艺术作品,加强对农村题材规划、创作的组织和扶持,鼓励生产反映农村和农民群众生活的文艺作品。实现文化工作重心、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下移,不断丰富基层公共文化产品的选择。
2.庆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
庆阳市委、市政府和文化部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以下思路:
2.1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新机制和新办法
一是定期开展群众基本文化需求调查,建立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反馈机制,科学确定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服务内容及量化指标,明确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供给主体、方式、渠道。
二是积极推进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免费开放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和村文化室经常性开放工作,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普遍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三是在市图书馆建立
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分中心,建设以市图书馆为龙头,县(区)馆为依托,乡镇(街道)文化站图书室,社区、村图书室和农家书屋为基础的四级图书服务网络,实现图书文献资源城乡共享。
四是建设以市文化馆为龙头、县(区)馆为依托、乡镇(街道)文化站、社区和村文化室为基础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社会文化设施的共享。
五是启动实施“中小学生参观博物馆计划”,把市、县博物馆建设成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成展示庆阳文明的窗口。
2.2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体系
一是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市级制定创建工作总体规划,明确创建任务和重点,出台支持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政策,建设市级重点项目,安排补助投资,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各县区根据市级规划内容和要求,统筹城乡,编制本县区创建工作规划,落实建设资金和政策措施,确保规划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是统筹资源,共建共享。以示范区建设为平台,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项目有效整合,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共建共享,形成综合、系统、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现便民惠民,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发挥综合效益。
三是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加快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并落实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文化事业建设有关政策,民营文艺团体、民间文艺社团和农民自办文化初具规模,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补充。
2.3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资金和技术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市县公共财政分级负担的创建经费保障机制,市财政从创建工作起,分两年时间,每年在预算内安排1亿元资金,支持示范区创建。各县(区)也要根据创建任务,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文化设施建设和重大文化工程建设的投入。
二是在保证政府投入不少的前提下,积极申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奖励,进一步完善鼓励、捐赠和赞助等政策,拓宽筹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公益性文化事业。
三是创建工作动态管理期间,建立文化经费占财政支出1%、文化事业支出年度增幅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幅、经费结构科学合理的刚性约束机制,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级网络的正常运作。
四是加大投入力度,改进投入方式,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设备配备标准(含公共图书馆购书费标准),按照标准落实资金,配备设备。各县(区)要按照户籍人口每人每年2元以上的标准,安排基层文化活动专项经费;按照户籍人口每人每年1元以上的标准,安排图书馆购书费。市财政每年按照全市农村户籍人口人均1元标准安排文化活动奖励扶持经费和市图书馆购书费。
作者简介:
姬昳锋,中共庆阳市委党校马列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党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