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地区之间 经济 发展 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营经济增长的快慢,而在民营经济的发展中, 企业 家自始至终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企业家是民营经济的灵魂。但是,我国民营企业家素质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就民营企业家素质的现状进行了 分析 并提出了提高企业家素质的路径。
[关键词] 民营企业家素质现状素质提高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把企业家称为市场经济的“原动者”,那么民营经济发展的“原动者”就应该是民营企业家。经济学家斯蒂格利兹在《经济学》中提出,发展
3.正确评价民营 企业 家的素质现状,树立正确的高素质导向。 目前 ,民营企业家素质提高缓慢的原因之一就是对民营企业家的素质现状缺乏正确的评价。没有一个客观 科学 的评价标准,素质提高的方向就不明确,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差距也就不明显。一个不正确的评价标准还可能带来错误的导向。 经济 生活中一些通过不诚信行为获得暂时利润而受到政府表彰的企业家并不少见。这对于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应尽快建立专业的人才素质测评机构,建立正确的民营企业家绩效评价机制,合理评价民营企业家的素质与经营业绩,统一对民营企业家素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高素质。
4.建立、完善企业家培训制度。在对企业家培训中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注意培训层次的区别,建立包括小型企业管理人才、规模企业经营人才、高级经理人才培训在内的梯级培训制度;二是培训的 内容 不仅要包括管理知识,还要强调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和敬业精神,更要注重实战演练;三是培训的方式要灵活, 理论 学习 与实践经验介绍相结合,可以邀请国外管理专家作专题报告,也可以组织企业家定期去国外轮训,同时组织民营企业家到国内先进地区学习参观,还可以定期输送企业家到著名高校学习工商管理知识。
5.建立职业经纪人的选拔机制,强化对优秀民营企业家的激励机制。根据目前企业家现状,尽快建立民营企业家人才库,通过企业家市场的建立,让企业家直接进入市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逐步形成一支职业企业家队伍。同时,建立对优秀民营企业家的激励机制也是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的根本。
6.建立企业家资格评审制度。应当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企业家素质标准评价体系,制定企业家的任职资格、条件和标准,并通过系统考察企业家的素质和实际能力,由专家评审后给符合条件的人发放资格证书。
另外还应建立、健全企业家的内部和外部的约束机制。企业家的约束机制包括制度约束机制、权力约束和监督机制以及市场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