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绩效评价系统,主要是由愿景、目标及绩效指标所构成,是企业制定与实施战略绩效评价的工具。本文从以供应商为核心企业的角度,从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出发,利用平衡计分卡的思想,从信用与需求能力、服务与质量、流程运作、创新与学习等角度设计相应评价指标,对下游企业绩效进行评价,以此为基础作出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
[关键词] 平衡计分卡;可持续发展;供应链;核心企业;战略合作伙伴
1 引 言
在现代流通模式下,供应链组织健康发展的标志是: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不再是简单的货物交易竞争关系,而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是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通过优势互补和协调效应可产生企业单独竞争时所不能产生的优势。供应链合作关系被认为是能够使供应商与制造商获得“双赢”发展的新型合作关系,所谓供应链合作关系(scp),就是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的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伙伴关系。在企业实践中供应链合作关系以制造商为核心选择上下游企业研究很多,但从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出发,以供应商为核心选择下游企业在国内却很少有人研究,因而从这个角度对供应链合作关系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传统的供应商在与其供应的企业合作时仅考虑订货量、还款期、还款率、产值、销售额等财务因素,而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不能仅仅考虑这些因素,还要考虑其供应的企业满足顾客需求、内部流程运作、学习与成长等非财务因素,否则一旦作为其战略合作伙伴的企业倒闭,会造成自身的原材料(或产品)积压、资金回收困难等后果,进而影响自身的资金运转。本文从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出发,基于平衡计分卡思想,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4个方面综合考虑,为供应商选择其下游企业(以制造企业为例)作为其战略伙伴给出一般指标体系作为指导。
2 平衡计分卡及其评价原理
1992年,哈佛商学院robert s.kaplan和复兴方案公司总裁david p.norton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平衡计分卡:驱动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章,首次提出了“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的概念,简称bsc。《财富》排名前1 000强企业中,有70%的组织采用了平衡计分卡系统,有50%以上北美组织采用其作为绩效评估的方法。《哈佛商业评论》更是把平衡计分卡称为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战略管理工具之一。
平衡计分卡是把企业的使命和战略转化为一套全方位的运作目标和绩效指标,作为执行战略和监控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和有效的沟通工具。平衡计分卡依然注重财务指标,但同时兼顾促进财务指标实现的驱动因素。它从4个不同的角度来衡量组织的绩效,即:财务、客户、内部流程运作和学习与成长。
这4个方面使平衡得以建立——财务和非财务绩效指标之间的平衡、企业组织内外部群体的平衡和前置与滞后绩效指标的平衡,它可以科学地衡量企业包括客户关系、创新能力、质量水平、员工个人发展、企业信息化水平等在内的无形资产在创造持续的经济价值上所起的作用。因此,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重要战略绩效改进工具,它引进3个角度(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的非财务评价指标,弥补了传统绩效评价偏重财务指标的不足,并站在战略的高度,抓住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是企业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进行绩效评价的有力工具,其核心思想如图1。这种思想能够指导我们解决如何保持供应链长期稳定伙伴关系的问题。合作伙伴关系和平衡计分卡两者都强调战略,它们的结合能够实现下游企业(制造商)绩效的全面评价和战略改进的目的。因此,研究借鉴bsc的思想,实施下游企业(制造商)绩效的全面评价及战略改进,能够提升供应链整体的竞争能力,实现供应链成员利益的最大化。
3 基于bsc思想下游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供应链的稳定性、健康性即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只有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才能给其成员带来长远的利益。所以,在选择供应战略合作伙伴时,要把可持续发展指标放在首位考虑。作为核心企业的供应商,它在选择其战略合作伙伴时,除了考察财务目标外,更注重的是考察伙伴企业非财务方面的指标,如服务与质量、流程运作和创新与学习,本文称为可持续发展指标。只有供应链节点企业能可持续发展,它才能对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健康性起作用。
利用平衡计分卡不仅可以有效地表达供应商在选择其战略伙伴时所执行的管理战略,还可使供应商设计出结构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权衡下游企业(制造商)在各方面的表现,并与企业的战略方向一致,达到绩效评价的目的,进而作出选择,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为达到评价目标,需把目标进一步分解,转化成若干个指标。此外,用bsc进行评价一般是基于组织自身的角度,本文运用bsc来考察下游企业的绩效,它是站在作为核心企业的供应商角度进行分析的。因此,所考察的各个层面应做相应的变更。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与平衡计分卡对应的4个维度分别为:信用与需求能力——财务方面;服务与质量——顾客;流程运作——内部流程运作;创新与学习——学习与成长。
4 结束语
在全球化竞争的环境下,供应商与制造商越来越注重合作伙伴关系,越来越重视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作为核心企业的供应商可根据自身具体的战略目标,在选择下游企业作为其战略合作伙伴时制定具体的二级指标,再选择合适的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神经网络)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对供应商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站在供应链整体战略发展的角度为将来的绩效改进提供依据,以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实现供应链成员利益最大化。这也是后续将研究的内容。
主要参考文献
[1] 马士华,林勇. 供应链管理[m](第二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47.
[2] robert s kaplan,david p norton.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ranslating strategy into action[m] . boston,massachusetts :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6:179-182.
[3] [美] 保罗·尼文.平衡计分卡实用指南[m]. 胡玉明等译.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