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信息化的本质是什么,企业究竟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它包括哪些要点。本文通过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并给出了多方面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已经不再受传统的制约因素限制。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平台,企业拥有了新的发展资源和腾飞机遇。同时这给许多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许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遇到了诸多问题。当然,这些情况表明大多数企业已经达成一种共识,即现在关键的问题已经不是要不要进行信息化,而是如何尽快搞好信息化建设。于是在当前情况下,如何有效合理地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如果处理不当,企业就会丧失信息化带来的优势,甚至产生新的发展障碍,使企业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进一步发展。本文就如何进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提出一点自己的思考。
一、信息化的意义
信息化从字面上理解,是指企业广泛的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管理,达到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支出。它出现的深层次背景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要求。传统的生产力三大要素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通过掌握相应信息技术工具操作的劳动者会更加熟练快捷地进行生产,新信息技术装备的生产工具会比现在更有效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得人们可以支配使用的劳动对象得到扩充。所以加大企业信息化的投入不应该理解成一种单纯的支出,而是一种着眼于长期收益的投资。因此,各企业、政府事业单位纷纷慷慨解囊购买信息设备和架设网络,一时间“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名词雨后春笋般接连出现,人们耳熟能详。
然而,现在的问题也正在于此,信息化仅仅就是这样吗?事实上,许多发达国家进行的信息化实施调查结果都表明,信息技术能够改变企业的原因并不是在于单独的硬件购买和网络架设,相反在于通过信息技术使企业提高了获取、利用和开发信息的能力。而这一点,恰恰就是许多国内企业盲目进行信息化建设失败的原因。鉴于信息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进行生产和经营的资源,它将比以往任何时候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出现和使用的原因并不是在于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而是为了更有效地管理信息。
因此,企业信息化的含义应当从硬件和软件这两方面来理解。从硬件方面看,它是指企业广泛采用了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传输基本实现了计算机化和网络化;从软件方面看,这也是更重要的一点,企业已经整合了拥有的信息资源,并且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了有效管理,进而达到对企业内部所有资源的集中控制,从而产生出更高的生产效率,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所以综合可以看出,所谓信息化就是在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充分使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实现各种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充分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水平,最终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二、信息化实施的要点
1. 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以详尽的调研为先导,努力透彻的理解企业目前业务流程的特点。
现有的企业包含着诸多优点和缺点。对于优点,必须在新建的信息系统中保留下来或是体现出来。企业应该注重自己的企业文化特色,挖掘现有的能力,充分继承优良传统,在引进、设计新信息系统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美国ibm公司花费了3年的时间对北美和西欧地区的各大制造企业进行了详细调研以后自主开发了copics系统,用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为自己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信息设备制造厂家奠定了基础。相反,那种盲目的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软件的方法往往适得其反,原因正在于此,国内大部分企业一般都未打好企业全面管理的坚实基础,业务流程也很不规范,直接导致业务数据处理的不准确,因此很难用上国外直接引进的那种大而全的企业全面管理系统软件,更不要说由于采购信息系统所带来的与实际产出具有巨大缺口的资金投入成本。
而对于缺点,这是信息系统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许多企业信息化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不正确的信息系统开发观念与策略,而非单纯的开发技术和软硬件系统的先进性。如果在原有的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下,只是利用计算机简单的模仿手工管理,使信息系统成为原手工管理的单纯翻版,将不合理的组织和业务流程实现自动化,只会形成“新瓶装旧醋”的尴尬局面,自然企业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换言之,只有面向管理,重构管理业务和组织结构是开发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利用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rp,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思想正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的基本内涵就是以作业流程为中心,打破传统的组织分工理论,提倡组织变通、员工授权、顾客导向及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企业新型的作业流程,达到适应快速变动的世界环境的目的。它要求企业针对现实的市场和顾客需要,围绕着新的作业流程对企业组织进行再造,并对自身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
2. 建设长期性的准备和企业领导的重视。
任何信息系统的建设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的建设周期长,隐性资金需求大,而且存在着开发失败的可能性,是一项具有风险的企业投资行为。对于国内企业来说,由于还存在着许多其他因素,所以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应该做好充分准备的。其一,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性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特征。为了有效地进行建设,企业应当做好可行性分析,这包括建设必要性的分析、技术条件是否成熟、人员素质有无基础和资金保证等诸多方面的考虑,而且也要决定真正的开发工作究竟采用外包还是自主研发。这些都必须采用一定的规范方法进行分析,当然,也可以将此项可行性分析工作委托专业公司来做。其二,领导的重视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说,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企业工作流程日益透明健全,不规范的行为从源头上会得到遏制,过去的许多传统业务都要面临着重新组合和设计。这样企业信息化建设必然涉及到传统部门和人员的既得利益的重新分配,而这只有在相关领导的配合下,才可以稳健的开展下去。纵观企业的成功案例,无非是在企业领导决心一致的情况下才得以实现。这也从本质上体现了企业业务重组的意义。
3. 建立企业专门的信息职能部门。
以往的企业业务流程中,信息流往往表现为其他诸如物流、资金流的附属,所以各企业职能部门通常自己管理自己的信息。最大的表现就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经常遇到的“信息孤岛”现象。不同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都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信息处理体系,在进行企业级的信息整合时,发生的磨合障碍反而会增大。特别是到了信息系统的运行期,企业的信息处理已经彻底地从各职能部门中分离出来,建设专门的信息职能部门尤为重要。这表现为两方面,首先企业在部门安排上重视信息职能部门的独立性,通过此部门完全接管企业信息处理的日常管理,这样有利于发挥信息整合的优势,并且也易于统一集中管理。其次,应当重视信息职能部门的作用,企业应当把信息管理纳入上层管理。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在政府和企业增设企业信息总监(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在组织机构中,cio直接对最高经营决策者负责,其主要职能为辅助企业的高层决策和长远规划,实现组织全面的信息管理,包括全权负责开发企业的信息系统、健全组织的信息管理、统一管理企业的信息人员、对组织内部的信息共享进行有效的实施、在最高决策者与信息部门之间起到沟通的作用。所以,cio成为企业中身兼多职的核心人物,既是信息系统的负责人,又是企业决策的设计师,他成为组织战略分析和战略竞争的一种必要职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4. 重视企业信息人才。
说到底,人才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源。现在普遍强调的“人本管理”就是基于这种思想。对于广泛使用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企业,合理地挖掘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员工具有的智慧和创造力,才能不断地通过企业创新来求得进一步的发展,企业也需要持续的知识创新来维持自身的竞争力。
这需要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加大对现有员工的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努力提升企业人才的整体水平,适应企业信息化的技术要求;其二,企业应当对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加强引进力度,这种短期内看不见收益的人才投资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现在所普遍强调的“知识管理”,就是从本质上重视人的使用,人的开发,是一种典型的“人本管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三、企业信息化的具体实施内容
现代的信息技术和它所支持的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技术可以为企业提供很多生产模式和管理技术。
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它是指以数据库技术为依托,以网络技术为纽带,借助信息系统的实现可辅助企业进行管理决策的软硬件总称。它具有规范化的开发设计手段,模块化的系统结构,独立性强的数据库技术等,相对于以前的信息系统,它在各方面已表现相当成熟,而且在实践中,人们也广泛地采用了管理信息系统。
物料需求规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制造资源规划(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和企业资源规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它最早起源于物料需求规划和制造资源规划,吸收了适时生产jit(just in time)和全面质量管理的诸多管理思想,把企业的生产流程看作是一条由诸多环节构成的链,如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客户等,并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发展了资源管理的概念。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它是指以系统的观点,广泛采用信息技术,集成产品生产周期内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子系统,组织起企业的各种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运行,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使用。
参考文献:
1.蔡淑琴.论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3).
2.庄玉良.企业信息化建设新思路.经营管理,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