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如何利用层次分析模型及模糊评价模型为我国企业在走出国门之前对东道国的经济政治等环境因素进行评价以防范风险。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是我国企业在“走出去”实现跨国经营的同时,国际经济技术风险、东道国的政治因素带来的企业经营及人身安全风险,也日益增多。
[关键词]层次分析;跨国经营;模糊评价;风险防范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深入,我国也已经加入wto,意味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即对外贸易、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海外直接投资。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主体有3大类。
1.外贸型企业。主要包括各类国有的专业外贸公司、集团以及拥有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和近来越来越多的私营外贸公司等。这些贸易公司的优势是长期从事进出口贸易,并且逐渐拥有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海外销售渠道,他们是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生力军。
2.生产型企业。如海尔集团公司。目前海尔在海外设立10个信息站,6个设计分部,专门开发适合当地人消费特点的家电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自1996年开始,海尔已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美国等地建立海外生产厂。
3.服务型企业。包括金融机构、运输公司及建筑承包公司。如中国银行等五大专业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等保险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等远洋运输集团,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等工程承包商。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已初见成效。据商务部统计,目前从事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已发展到3万多家。截至2003年6月底,中国累计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了7178家非金融类企业,协议投资总额近150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近100亿美元;累计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承包工程合同,涉及金额1200多亿美元,完成营业额880多亿美元;签订劳务合作合同额近31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50多亿美元,外派劳务280多万人次。
目前,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主要特点是:
①企业分布较广, 多元化趋势初现。
②投资领域广泛 , 但仍以贸易类为主。
③“中”字头的国企是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先锋和主力。
④随着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企业的本土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二、海外市场风险环境分析
2004年6月10日凌晨,我国援助阿富汗工程项目的工人遭到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袭击,导致11名中国工人丧生。
2004年9月16日的一场大火共烧掉了价值800多万元人民币的中国鞋,致使在埃尔切苦心经营的中国鞋商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精神也严重受创。
2004年10月,巴基斯坦恐怖分子绑架两名中国工程师,一人获救,另一人因伤重不幸遇难。
2004年10月17日,在南非距布隆方丹市区大约50公里的一个工业区内,同在一个中国大陆商人开设的塑胶袋工厂里工作的两名男性遇害。
2006年2月15日,3名中国工程师在靠近卡拉奇的俾路支省小镇哈勃遇害。
通过上面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最近针对我国跨国企业及我国侨民的袭击事件不断,因此在企业决定开拓海外市场之前一定要对国外的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环境进行认真的研究后再决定跨国经营战略方向。
1.政治环境。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的实践中所面临的政治环境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宏观政治风险,是东道国的全局性政治事件或政府行为对跨国企业的投资或经营的影响。另一类是微观的政治风险。宏观的政治风险会影响到所有企业,而微观的政治风险则仅针对某些企业的风险。自2004年6月以来的针对我国跨国企业的一系列事件就是基于此类的风险。
我国企业在实施跨国经营战略之前对东道国政治风险信息进行收集,可以包括如下内容,见表1。通过资料的收集,可以显示东道国的社会是否稳定、对我国是否友好等一系列的情况。
2.经济环境。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环境不但要看国际环境,还要分析国内的经济环境是否适合企业开展跨国投资经营,主要收集的信息可以包括如下内容,见表2。
3.技术环境。通过对东道国的科技水平的分析研究,这些研究不但包括那些引起技术革命的发明创造,并且还要包括与本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
4.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日积月累的习俗和传统,它不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急剧变化,也不会因某些力量的作用而改变。社会文化是人们的价值观、思想、态度、社会行为等的综合体。因此,我们的企业实施跨国经营就应当熟悉当地的社会文化背景,并去适应它。
因此我国的企业实施跨国经营的主要评价因素就包括了上述的4种环境因素的分析评价,在充分地分析评价了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等环境后,我们的企业才应当适时地进入到跨国经营的程序操作当中去。见图1。
三、我国企业跨国经营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
1.风险评价的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运筹学家t.l.satty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ahp是一种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能够统一处理决策中的定性和定量因素,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系统性、简捷性和实用性等优点。现在人们习惯用它来确定多层次指标体系的权重。
结合企业跨国经营风险分析和评价的原则,可以建立对如下指标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本文结合企业的跨国经营风险层面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来叙述求权重的具体步骤。
首先,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指标权重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对能力层面各个指标进行排序的过程。能力层面指标排序是一个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需组织专家组参与进行。
第二,构造两两比较矩阵。在本文中将采用通过聘请专家将各指标的重要性量化,构造判断矩阵。可请数名专家分别构造判断矩阵,然后由平均值得到最后的判断阵。
例如,由表3可知,目标层a的准则层有4个因素、、、,两两进行比较,以表示与对目标层a的影响之比,采用1~9标度法,即的取值为1~9及其倒数。用表示准则层对准则层的判断矩阵,于是我们可得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应满足:>0,=1/(≠),=1(,=1,2,3,4)
同理可构造b-c的判断矩阵。
第三,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①层次单排序。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max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w经过标准化后,即为同一层次中相应元素对于上一层中某个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指标。
②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是指检验所构造的判断矩阵是否满足一致性。一致性可定性地理解为人们在构造判断矩阵时前后思维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其准确的数学检验为:对于判断矩阵,首先计算它的一致性指标:
由上述的评语集可知,备择集由4个等级(优、良、中、差)组成,由评判指标可以看出被评对象对备择集中各因素的隶属度,然后依据表5得出评价结论。
还可对备择集中的不同等级赋予不同的绝对分值(如优为90分,良为80分,中为70分,差为60分),由评判向量中各指标对备择集中各因素的隶属度与赋予的相应的绝对分值相乘再求和,即可得该评价对象的一个综合评价分值。利用该综合评价分值,可对不同东道国的评价对象的风险环境层面的强弱进行排序、比较。
四、小结
总之,通过开展跨国经营来提高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是势在必行的。但是,在积极实施跨国经营战略的同时一定要认真分析和评价东道国的经济、政治环境的优劣,并且采取积极措施,防范风险的产生。在发生危机时,采取有效的行动及时化解危机,避免我们员工、企业的财产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迎秋.跨国经营:民营企业新战略选择[n].经济参考报,2003,(2).
[2]金钢.本土化: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战略[j].国际经济合作, 2003,(5).
[3]赵相林,曹俊主编.外商投资法律实务[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2.
[4]熊小奇.海外直接投资风险防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5]罗伯特·希斯. 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