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阐述了3种职业决策策略的内涵,分析了各策略与工作胜任之间的关系,说明自我意识和环境意识是职业决策策略与工作胜任之间的中介因素。
论文关键词:职业决策;工作胜任;自我意识;环境意识
0前言
新经济形势下组织的不稳定性打破了企业固有的边界。企业员工要在无边界、流动性较大的社会中生存,就必须使自己在职业选择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无限性。为此,sullivan(1999)认为个人在组织中应该时刻意识到设计自我职业生涯的重要性与责任感,进而追求以无限发展为目的的职业生涯设计,培养能够应用于各种职业背景下可迁移的基本技能。这种无限的生涯设计与hall(1996)提出的职业生涯设计概念相一致即员工应学会在独立自主条件下的自我职业定向,在职业设计中学会自己发展自己。
由于个体追求无限性的生涯设计具有很大的可变性,因此他们要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尽可能地做出有科学依据的职业决策。要想探讨员工决策的有效性,就必须了解其决策前后的工作行为,即通过工作行为分析得出员工的工作胜任力状况,即员工的知识、技术、能力、需要和组织需要、期望的有效匹配程度。目前,将工作胜任力作为反映职业决策有效性的指标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目。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决策的有效性能够预测相关职业行为的结果,从而使组织实现获得最佳职业行为结果的目标。因此了解职业决策策略与工作胜任之间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l职业决策策略
职业决策,即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做出选择。harren(1979)认为,职业决策策略能够反映稳定的品质特征与行为风格,并将其看作是个体的一种品质特征。但我们也有理由认为,职业决策作为一种策略而不是品质特征,也不是一种行为风格。因为个体完全具有选择策略的能力,他们会在不同情景下选择使用不同的决策策略,甚至在具体情境下使用几种策略的结合。尽管目前出现了大量职业决策的理论文献,但ha=en(1979)提出的3种决策策略(理性、直觉和被动的决策)仍然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同,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验证。
harren发现学生的决策策略主要包括以下3种。第一种策略为理性决策策略,指个体在决策时严格按照理性思维进行推理,依照科学的程序做出对自己职业的选择。
harren认为个体进行理性职业决策时,主要反映出个体内在的、理性的需要,并获得了一定的有关自我与环境的信息作为依据。在此过程中,个体对信息的搜集和加工是一种系统化的过程,受到外部趋向和内部趋向信息的综合影响。第二种策略为被动的决策策略,指个体主要凭借别人的帮助,或者从别人的愿望出发所做出的对自己职业的选择。
这是一种在自我意识和环境意识不充分的情况下所应用的策略,以搜集和加工外部趋向的信息为主要特征。第三种策略为直觉的决策策略,指个体依靠于自己当时的情感、愿望以及情景意识做出对自己职业的选择。直觉决策的特点是个体在决策时内部的情感线索起了主要的作用,甚至是凭一时的感觉或灵感做出对自己职业的选择。尽管harren决策模型适用于大学生进行职业决策,而成人职业决策的过程和阶段与大学生的职业决策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因此,我们也应该探讨3种决策策略在成人职业决策中的有效性,这主要凭借其决策后的工作胜任力来体现决策有效性。
2职业决策策略与工作胜任之间的关系
个体在选择特定职业之前,首先要搜集和加工与其相关的信息,进而在具体情境中对自己的职业作出决策。搜集和加工信息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提高了对自己和工作环境的认识,增加做出有效决策的可能性。然而,个体所采用的不同决策策略主要受到他们所获得的有关自己和环境信息的影响。也就是说,3种决策策略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个体对自己、对工作环境在认识水平上的差异。因此,个体在决策时首先要认识自己和环境的特点,个体的意识水平是用来解释决策有效性的重要心理机制,人们越是能够准确地认识自己和工作环境,他们就越有可能做出与其需要、价值观、兴趣、才智相一致的职业决策。换句话讲,越高水平的自我和环境意识就越有可能做出胜任工作的决策。
2.1理性决策与工作胜任
许多研究者都支持理性决策的观点,认为只有在理性的、科学的、严格推理的情景下,人们才能做出最有效的决策,但是仍然没有实证研究来支持理性决策是最优越的决策策略。而且,许多职业设计的理论家及其研究者都将个体对自我和环境的意识水平作为反映理性决策有效性的主要依据,但这仅仅是理论推测,还需要进一步的证实。ha~en认为,进行理性决策的个体能够整合自我以及其它相关的信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自我和所处的工作环境,有助于做出有效的决策。应用理性决策的个体能够形成准确的、客观的自我观,在作出决策时对工作环境有充分的了解,更有可能带来胜任工作的机会。
2.2被动决策与工作胜任
被动决策的有效性也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这是一种在自我意识和环境意识不充分的情况下所应用的策略。被动的职业决策主要凭借别人的帮助,以搜集和加工外部趋向的信息为主要特征。同时,被动决策试图得到别人的支持,是建立在别人期望基础上的决策类型。这种决策行为具有一定的可变性,主要是为了满足别人而不是自己本人的需要,根据几种特定类型的职业决策,phillips(2001)认为,过分依赖别人建议和愿望的决策没有其它决策方式或向别人咨询相关信息后所作的决策有效。
在一定程度上,每一决策者都会受到别人的影响,都会考虑别人提供的建议,希望作一个客观、准确的决策。然而,决策者所获得的信息、建议和帮助的质量受到他们所求助“专家”的限制,别人不一定提供给你准确可靠、有助于你理解自己和决策情景的信息。结果,在决策的过程中得到的信息越多,反而信息的有效性越低,自我意识和环境意识的准确性越差,决策的有效性也就越低。
2.3直觉决策与工作胜任
主要依赖于别人的被动决策具有不同的形式,直觉决策也存在多种形式。研究者发现了依赖于自我直觉决策的几种形式,从依赖于知识经验、情绪情感、单纯预感到依赖于超出科学预测范围的潜意识决策。直觉决策的概念来源于harrens(1979)最早的解释,直觉决策的个体依靠于当时的情感、愿望以及情景意识作出职业决策,个体决策时内部的情感线索起了主要的作用。同时,由于个体搜集和加工具有内部趋向的信息,直觉决策者通常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依靠当时能够获得的信息和情感来认识决策情景,因此,获得自我和工作环境方面的信息较少,自我和环境意识水平较低。
2.4决策策略之间的相互作用
前面的讨论使我们意识到职业决策策略与工作胜任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然而,当个体面对日益迫近的决策时有可能使用不同策略的结合,因此,研究工作胜任与不同策略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在决策策略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就我们所知,对决策有效性的研究很少注意到决策策略之间的相互作用。尽管有人设想在决策时理性的作用为“头”,直觉的作用为“心脏”,但很少有研究者真正探讨了两种策略相结合后的有效性。决策科学的一些研究认为,决策策略之间的协助、结合将产生有效的行为结果,然而,在职业决策的过程中,策略结合有效性的实证研究从未见到。通过在各策略结合的具体情景下分析其最大的有效性,能够获得解释决策过程的有用信息。
由于此领域缺少具体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我们无法提供科学的假设,但下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①理性决策与直觉决策的相互作用是否可以预测到员工的工作胜任力?②理性决策与被动决策的相互作用是否可以预测到员工的工作胜任力?③直觉决策与被动决策的相互作用是否可以预测到员工的工作胜任力?
今后我们应该从实证的角度对上述理论总结进行验证,并分析其在学生群体和成年员工中的适用性。有可能的话,我们将分析不同策略的结合与工作胜任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