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也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近年来,河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但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得到解决。认真研究河北企业自主创新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对于整体提高河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意义重大。
关键词:河北;企业;自主创新;问题;对策
一、河北省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8年以来,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要求,河北省企业自主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的环境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产出效益也得到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要清醒地看到,河北省企业自主创新的进一步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多数企业还没有成为真正的自主创新主体,自主创新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从企业自主创新活动来看,从2004—2007年,河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个数分别为212、199、209、210,占全部企业的比重仅为18.2%、16.5%、16.2%、15.6%。从企业研发投入来看,2008年,在河北省百强企业中,研发投入强度在1%以上的企业只有24家,而根本无研发投入的企业却有28家,其余绝大多数企业虽有研发投入,但都是少之又少。百强企业尚且如此,其他企业的研发投入就可想而知了。从科技成果产出来看,在“十五”期间,河北省登记的5 957项科技成果中,由企业独立完成的仅为1 453项,占24.39%。由上可见,自主创新活动尚未成为河北省工业企业的普遍行为;多数企业还没有成为真正的自主创新主体;自主创新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品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1.企业内部缺乏独立的研发机构。在2008年中国企业五百强名单中,河北省16家企业榜上有名。其中,只有5家企业的技术中心为国家级技术中心,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属于自己的研发机构。就河北省目前企业的整体情况来看,相当多的企业都是属于“无研发机构、无研发人员、无研发项目、无研发资金”的“四无”企业。
2.缺乏自主品牌。在2008年评出的288个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中,河北省只有9个,与广东(50)、浙江(48)、山东(24)三省相比,差距明显。目前,河北省大多数企业还处于卖产品阶段,产品“贴牌”,已经成为河北省企业发展最大的痛处。
3.知识产权拥有量过少,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专利拥有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实力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2008年,河北省专利申请量9 128件,虽然比上年增长了16.2%,但与山东(6万件)、北京(4.35万件)、江苏(12.8万件)、浙江(9万件)相比,差距十分明显。从技术含量最高、最能反映自主创新成果的发明专利来看,2008年,在河北省9 128件专利申请中,属于发明专利的还不到3 000件。这说明河北省核心技术创新的能力总体较弱。
4.科技人员力量相对薄弱。2008年,河北省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为14.6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0.5万人。这一数字与广东(49.9万人,33.5万人)、北京(47.6万人,33.3万人)、江苏(46.5万人,28.2万人)相比,差距较大。河北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数量不仅少,而且总体质量也不高。2008年,河北省两院院士仅有11人,而北京有911人,上海有196人,江苏有89人,就连山东也有35人,差距之大是显而易见的。
(三)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技术没有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从2003—2008年,河北省用于技术引进的费用与用于消化吸收的费用综合之比为10.1∶1。 而日韩两国这两项数据之比均保持在1∶5~8之间。也就是说,河北省用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费用只及日韩的0.1%~0.2%。这种状况导致河北省企业陷入:自主开发能力弱→引进国外技术→不重视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开发能力更弱→更加依赖于引进国外技术的恶性循环。目前,河北省多数企业都普遍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生产轻研发,重引进轻消化吸收,重模仿轻创新。很多企业都处于有“制造”无“创造”的状态。
(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还相对较低
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下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能力,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对于推动技术创新意义重大。然而,目前河北省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产学研的结合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由企业重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与高校和科研院强调技术创新的“技术价值”的“分割式”评价体系造成的产学研各方主体合作困难,科研与市场脱节;二是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造成的科研项目重叠,有限的科研经费难以“高效”使用;三是产学研的合作还基本上处于少、小、散的初级状态:自由碰撞结合多、有目的的定向开发少;松散结合多、共建实体少;单纯引进多、合作开发少。
(五)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不够
1.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投入不足。首先,从政府对科技资金的投入来看,2005—2008年,河北省政府投入仅占全部科技资金投入的20%左右。而同期的广东、北京、江苏、浙江这一比重则分别为38%~39%、40%以上、50%~70%、70%以上。其次,从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来看,2005—2008年,河北省所占的比重始终在1.14%~1.26%之间,既没有达到全国2.08%~2.22%的平均水平,更与北京(3.55%~4.66%)、广东(3.66%~4.08%)、浙江(3.95%~4.29%)、上海(4.78%~5.23%)有较大的差距。最后,从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来看,2005—2008年,河北省所占比重分别为0.49 %、0.6%、0.66%和0.66%,不仅没有达到同期的全国平均水平(1.34%、1.42%、1.49%和1.52%),甚至也未能达到国家规定的r&d经费支出应占到gdp 1.5%的要求,与同期江苏、上海、北京所占的比重更是无法相比。
2.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各种支持、保护政策不到位。第一,河北省财税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并不是采取国外通行的税基优惠,而是税率和税额优惠,力度弱,相关优惠政策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二,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体制尚未形成,企业自主创新所需大量资金,无法及时从金融机构获得;第三,现有的创新系统中的中介机构和支撑服务体系还很薄弱;第四,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体系尚未形成,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造成侵权现象屡见不鲜;第五,产学研相结合的利益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第六,在政策的制定上存在“重大轻小”的倾向,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状况有待改善。
二、进一步推进河北省企业自主创新的对策建议
针对河北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偏弱的现状,我们认为,应把企业自主创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既注重企业本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又重视外部创新环境的优化;既着力解决制约企业自主创新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又统筹协调,充分发挥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中介组织的作用,整体提高河北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推动企业成为真正的自主创新主体,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第一,进一步深化河北省企业改革,以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为导向,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自主创新需要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既给企业以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也给企业必要的技术创新压力。第二,建立健全企业研发机构,增强企业研发实力。第三,加大企业对自主创新的研发投入。第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研发队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人才是关键。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研发队伍,不仅进一步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创新人才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加快企业创新人才的培养;而且更要充分利用环京津的有利条件。第五,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第六,进一步提升企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
2.突出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支撑作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第一,要继续推进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探索以联营、投资、参股等多种方式,整合、优化现有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的体制机制;第二,制定有关政策,规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应用技术开发项目,必须有企业参与,否则就不予立项,不给经费支持;第三,规范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的认证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为产学研结合搭建起知识产权评估和交易的平台。第四,以特色产业园区和工业园区为基础,实施特色产业创新战略。
3.加大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充分激发其作为创新主体的创新积极性。第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第二,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动中小企业走进创业板市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第三,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加大对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激励。
4.优化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政府在自主创新中的主导作用。第一,要制定、完善和落实相关的财税、金融政策。第二,要加快改革政府采购的体制和机制,尽快制定和实施诸如对企业自主创新产品“首购”、“优购”等扶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第三,要加快完善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引导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对各种违法侵权行为要严格查处和打击。第四,要加快建立对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的认证、投诉、监督、评估和排名制度,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科技中介服务队伍,建立起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促进科技孵化器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河北省2004—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2]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9)[k].
[3]中国统计年鉴(2009)[k].
[4]尹艳林.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投资,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