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首先论述了以人为本与和谐企业的关系,继而分析了对国有企业“以人为本”的认识,最后提出了坚持国有企业“以人为本”的途径。
【关键字】以人为本;和谐企业;人力资源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我们要把以人为本深入地落实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一、以人为本与和谐企业的关系
企业和谐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内部各个系统、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祥和融洽、稳定有序的状态,它是企业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企业非对抗性矛盾的良好的对立统一状态,是企业发展的有序性、一致性和协调性。
和谐管理是“以人为本”,把集体作为人发展的平台,从集体成员的心灵深处寻求管理力量。“决定什么是一个企业的不是企业本身,而是顾客、员工和社会”。和谐管理体现人性管理,和谐理念把对人的研究放在很特殊的位置,要求在尊重人、理解人的基础上,营造“人和”气氛,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主观积极性,最优化达成组织目标和满足人的需要。人性化管理必须弘扬人的主体性原则,以人为中心,突出“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与献身精神。人性化管理要求处理好管理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作为管理的主体,都有参与管理的权利同时作为管理的客体,都要接受上级管理者的指导与监督。因此,人性化管理要充分尊重员工的个体合理需要,尊重他们的自主管理,使之成为活动的主人。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
二、对国有企业“以人为本”的认识
(一)明确企业人员素质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基本点
传统的人力资源开发,一般是以劳动者个体为基本点的。因此,用人往往求全责备。因而一方面造成人才难得的现象,另一方面却又因求全责备出现大量人才积压、人才浪费的现象,因为某一方面较差而造成全盘否定弃之不用的现象也为数不少。就人力资源开发而言,劳动力个体是人力资源“基本点”的自然形态而非本质形态,实质上人员素质才是人力资源研究的基本点。在这里人力资源是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脑力、心力总和。体力指体质、精力与身体运动能力;脑力指知识、智力、技能;而心力指态度、品德及其它个性品质。人力资源是品德、知识、技能、智力、体力、性情和潜能等因素构成的整体系统。而人力资源开发则是一种对每个人员每种素质最大限度的促进、改进与提高,使它们有机会得到充分的使用、发挥与发展的过程。
新经济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员工素质。新经济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经济化,其主要表现为知识因素以多角度、多层次参与并融入经济活动,知识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据估计,随着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全面开通,技术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由上世纪初的 5%—20%,提高到 90 %,然而,知识的获得、人员素质的提高依赖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知识的重要性决定了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早在60年代工业经济时期就指出并论证了,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得多。实践表明,谁先认清了人员素质的重要性,并舍得人力资本投资,谁的产品技术含量高、更新换代快,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反之,它将被市场竞争所淘汰。
(二)明确创新是新经济下国有企业开发与管理的核心
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盛、民族强大的不竭动力。有研究表明,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主要是创新上的差距。如果创新能力上不去,仅靠引进技术,是永远也摆脱不了落后的面貌,难以进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一个国家如此,一个企业亦如此,所以,国有企业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个创新体系,以此来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坚持国有企业“以人为本”的途径
(一)企业要依靠员工,建立和完善各项保证制度
企业员工是实现企业发展的根本力量,要想真正实现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靠企业员工并通过企业员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来实现。而依靠职工办企业,则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健全的制度体系来保证。
首先,要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要办好企业,必须认真落实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健全民主管理网络,同时要建立起职工代表活动日制度退休职工列席同级职代会制度,进一步扩大了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的范围,保证职工行使民主权利渠道的畅通,使职工的决策权得到保障。其次,要坚持企业事务公开制度。企业发展计划、大额度资金使用、推荐领导干部、招待费使用、机构改革与分配制度改革等热点问题向企业员工公开,使企业员工的知情权得到保障。企业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勤、绩、廉洁方面进行全面而切实中肯的评价,并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企业要尊重员工,通过载体让员工参与管理
尊重员工,就是要尊重员工的合法权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权利和员工的需求、生命、价值及其尊严,就是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搭建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平台。一是要建立管理网络,畅通管理渠道。通过民主管理网络将企业面临的形势向企业员工交底,除了让员工讨论各项改革方案,审议重大决策,还要向广大员工征集克难制胜的招法,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把企业员工的参与权落到实处。二是要使民主管理与自我管理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立足全员,明确标准,强化监督,严格责任。生产经营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在质量监督上,彻底改变了过去只靠公司质监部门检查把关的做法,在厂、车间、班组分别设立质量监督员,建立了多重监督机制严格实行下道工序监督上道工序、本道工序确保向下输出合格产品的制度开展岗位工作质量结果公开活动,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全员参与,使每个岗位的员工既明确了权利,又明确了义务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真正把企业员工的智慧渗透到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实现了民主管理与自我管理的有机统一,权利与义务有机统一,有效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能。三是要让企业员工参与监督。小到员工的奖金发放、费用指标、成本指标分解,大到物资设备采购的价格公开听证和招标,都要有企业员工代表参与全程的监督,从而将集中的权力分散化,隐蔽的权力公开化。
(三)企业要搭建有利于企业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
企业坚持内涵式发展,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水平和岗位技能,使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员工个人的生存发展需要。要不断提高全体职工的综合素质,就要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走人才强企之路,把员工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在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的基础上,激发员工的聪明才一智,实现员工自身发展与企业发展的相互促进。要坚持开展各种培训,提高企业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职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的条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德岭.和谐理论与和谐企业[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6).
[2]李世喜.建设和谐企业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06,(3).
[3]崔金水.简论企业中的八种和谐关系[j].研究与探讨,2005,(10).
[4]赵平俊.利益矛盾、利益冲突及其协调的手段[j].理论研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