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的社会公共管理功能
微博的迅猛发展可谓顺应其时,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趋势。作为新媒体的表现形式,微博以方便、迅速的特点成为社会舆论形成的重要信息平台,尤其是近两年以来,重大的社会事件、突发事件以及公共议题事件,都通过微博平台在全国公众中扩散。微博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渠道,在继新闻网站、论坛、博客、人论文联盟http://际关系网络之后,成为深刻影响社会的信息传递方式。
任何一种媒介的运作都与政府进行社会公共管理的行为相联系,任何一个新媒体传播形式都既是政府公关管理的对象,同时也是政府进行社会公共管理的必要手段。微博既然成为了一种社会不可或缺的舆论工具,那么,它注定要成为政府社会公共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政务微博在我国的蓬勃兴起,说明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微博的公共管理价值。
微博下的公共事务治理
政务微博在微博场域中起到公共事务治理的作用,从“温州7·23动车事故”、上海高层建筑火灾到“小悦悦事件”,在一系列社会公共事件中,政务微博在其中扮演着解释、引导、疏解等重要作用,这种信息与意见的及时沟通,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平息舆论风波、安定社会公众心态的作用。当然更多的微博开始扮演日常的公共管理工具的角色,例如:北京市公安局的“平安北京”架起了一座新媒体桥梁,连接了公安系统与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将北京市公安系统重要的公务活动公之于众,也用微博的形式向公众提供公共安全方面的知识,提醒公众应该注意的细节;外交部新浪官方微博“外交小灵通”有100多万粉丝,它的功能定位是“发布外交信息、解读外交政策、普及外交知识、披露外交花絮”,有博友评价外交部微博是“一扇神秘的大门向公众敞开了一条缝。”就是这条缝,开通8个月以来用最快的速度向公众通报了一系列外交事件,比如湄公河惨案的相关信息等。政务微博在社会公共管理中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这种作用正是微博的传播力。
微博影响力的动力机制内生于微博作为信息服务平台所激发的内容协同生产及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网络打通的信息通路,其本质是对信息资源的凝聚力和整合力。
政务微博借助微博平台为公众提供公共性的事物信息,引导公共舆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同时,微博作为新媒体传播技术也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管理的客体对象,政务微博是政府应对新媒体的舆论形式,是积极渗入的媒介管理活动,换言之,政务微博本身就是公共治理的具体行为。作为主体的政府面对传播力强大的微博,既不能任其随意发展,也不能随意干预微博的发展。政府最好的一种选择便是主动参与到传播力日益强大的微博洪流中,利用政府强大的信息资源、公共权力、社会公信力等因素,尽可能的将微博纳入到公共治理的轨道中。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从提供公共信息到为公众服务
论文联盟http://
政务微博既然是公共管理的工具,那么必然体现出工具性的功能,其功能是以微博强大的信息传播力为基础实现的。我国目前正在经历着社会碎片化的过程,所谓社会碎片化是指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人群由于经济地位的不同而分化为比较复杂的社会群体,各个社会群体之间的分化在加剧,群体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相互之间的矛盾复杂化;与此同时,由于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直接交流变得越来越少,这又不利于社会公众的团结一致。新媒体的传播力一方面离间了社会个体,使得社会个体可以直接面对面进行交流,但是,另一方面,它在公共管理方面的威力也正蕴含于此,信息在微博平台及时、迅速、广泛的传递又能起到整合社会公众的作用,从而达到社会公共管理的目的。在这样的过程中,政务微博发挥了哪些功能呢?
首先,政务微博为社会及时提供了许多公众迫切想要了解的公共信息。政务微博提供的公共信息有些是按主题发布的,有些是在与博友的交流互动中应公众的要求而提供的。这些公共信息的提供,促进了公众对一些法律、政策、制度以及政府运作等方面的了解;解答了公众提出的事关切身利益的一些疑虑,比如房价、养老金发放、医疗福利等。许多政务微博将天气、交通、商务或者民间重要活动都列入微博发布内容,逐渐将微博从单纯的信息提供引向社会服务的方向。
其次,利用政务微博应对社会突发公共事件。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突发公共事件频繁,除了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社会矛盾、经济冲突、交通意外等都可能演变成大规模的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如果社会突发公共事件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结局,会使社会公众对社会管理者失去信心,甚至出现更糟糕的情况——由于对社会管理者失去信心而可能引发社会剧烈动荡。
因此,利用微博主动介入重大的社会突发公共事件,是解决公共事件矛盾冲突的重要途径。政务微博对社会突发公共事件的干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手段来进行:第一,在重大危机中一定要及时传递真实状况的信息,最大程度地消除微博中的各种谣言;第二,与博友展开互动,及时回答各种问题,拉近与公众之间的距离;第三,适当且客观公正地探讨事件的责任划定,树立负责任的政府形象;第四,政务微博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网络活动和线下的公众联络,主动化解人们的紧张情绪,主动告知公众政府如何将微博舆论引向一个比较理性的方向。
再次,利用微博解决社会实际公共事件。任何一个领域或者行政区域内,公众事务十分繁杂,虽然政务微博不可能介入每一个具体的社会事务中去,但是,政务微博可以通过有意识地选择有代表性的社会公共事务,主动介入社会事务的解决处理过程中,通过对具体事务的解决满足社会公众中某一群体的合理诉求,这样的方法不仅促进了社会公共事务的解决,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还可以进一步深化政务微博的影响力,有利于政务微博在更深层次上、更广的范围内实现社会公共管理的职能。
社会公共管理潜能的释放
微博采用微语言的形式传递信息,释放出了一定的社会管理的能量。这让各级各类政府机构以及社会组织看到了政务微博的潜能,从而纷纷开设微博,但是,实际上活跃的政务微博只占到总数的20%不到,绝大部分的政务微博处于深度睡眠状态,有的甚至六个月都没有更新过。很明显,微博的巨大潜能并未得到有效的释放。分析其原因如下:
首先,政务微博缺乏有效的运转监管。一些政府机构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要求或者为了在表面上做出顺应民心、服务公众的样子而被动开设了微博,其真正的用心并不是将微博作为公共管理手段,因此没有严肃地对待微博,开通后弃之不用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二,即使有些政务博客的开设是出于政府机构或者官员的本意,但是他们并不能从思想深处转变观念,在政务微博运作过程中不能将博友当作是与自己平等的对象看待。在我国的行政系统中很多官员存在官本位的思想,反映到政务微博中,他们沿用现实世界与他人特别是与普通社会个体交流的方式进行沟通,显然,这在身份特征十分淡化的网络世界中是行不通的,这样的交流是难有粉丝的,特别是在微博中,繁杂的官僚语言或政治语言肯定会引起博友的反感,在微博这样紧凑的空间中公众希望的政务微博的回答简洁清楚明了。
第三,有的政务微博流于形式,成为了政府机构的传声筒。长期以来,政府部门把媒介看作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这种观念从传统媒介一直延伸到网络媒介,再到新媒体的最新的形式——微博,一些官员习惯性的将微博也看作是替自己说话的、可以直接被自己利用的工具,而不是把微博看作是公共传播媒介,遵循这个领域特有的规则。所以,很多政府微博并不注重与公众的互动交流,对公众的声音不回应、不解释,微博内容大多是领导的活动、政府会议精神甚至领导讲话摘要。这样的政务微博也不能得到博友的关注与支持,其发挥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政务微博数量的增加,让各地、各级政府机构看到了一种新的卓有成效的社会公共管理新模式,但是,政务微博缺乏规范与监管,在很大程度上又妨碍了政务微博在公共事务管理中潜能的发挥。既然政务微博被冠以政务两个字,那么,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就有责任规范其微博行为,建立标准化的政务微博运行机制,确立不同机构政务微博的定位,框定微博发布内容,规范语言表现,使政务微博运行常态化,从而使政府能更好地行使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2012c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