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图书馆休闲文化的认知着手,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文化休闲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重点论述了图书馆在文化休闲中的定位和作用,以及为了适应文化休闲的需要图书馆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图书馆;大众精神休闲;功能发挥;高校;文化建设
一、休闲与休闲生活
(一)休闲概念的提出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那么,什么是休闲呢?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理解的休闲有着与其字面意义相关但更为具体的含义。一般意义上,“休闲”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解除体力上的疲劳,恢复生理的平衡;二是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帮助人形成积极地精神态度。显然,“休闲”始终是人类生活中的核心词汇之一,直到今天也仍是人类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显著特征之一 [1]。
(二)休闲生活的来临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有了向较高消费水平迈进的经济实力。尤其是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开始讲究生活品位。他们以提高生活质量,寻求自由的休闲享受为目标。中国在“十五计划”纲要中,首次提出了“推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合理调整居民工作和闲暇时间”,从1995年起实行5天工作制,1999年,推行“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假,2008年虽然取消了五一长假,但同时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和除夕等传统节日,目前中国公民每年已享有法定假日114天,这意味着人们每年有接近1/3的自由支配时间。正如马惠娣女士所言:“休闲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特征之一,成为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与人的生存质量息息相关的领域,同样,也成为社会进步的标志。” [2]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休闲生活,将会有更多的需求,对休闲文化的理解和实践将会成为实际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休闲是人在完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外,为不断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而进行的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休闲文化是指人在业余闲暇时间,经过充分自由的选择,用于自我享受、调整和发展的现念、态度、方法和手段的总和 [3]。
二、高校图书馆与大众休闲文化建设的关联
古往今来,人们创造了形式多样的休闲方式,诸如运动休闲、度假休闲、文化休闲等等。大体说来,这些休闲包括两类,一类是满足身体放松需要的,即身体休闲;二类是满足心理放松或娱乐需要的精神休闲。
精神休闲表现出人类作为人在追求知识方面自发的内心需求。另外,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也为潜心阅读提供了时间保证。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进步,人类的社会劳动时间相对缩短,多出来的时间是完全可以为图书馆所利用的。古人云:“闲能读书,闲能游名胜,闲能交益友,闲能饮酒。天下之乐,孰大于是?”首先,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利用节假日补充学习的自发性需求越来越多,这方面的人群数量越来越大,“节日阅读”几乎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这在社会图书机构中表现特别明显。其次,在中国公民每年114天的实际休假时间里,大众用于阅读和学习的人数和时间越来越多,尤其是以前的长假和目前的小长假,这种现象更加突出。每年“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长假,各图书馆、各大书店均人满为患,人们纷纷利用长假充电、学习 [4]。图书馆也不例外。自从实行了双休日,北京的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假日读者至少比平时增加了30%,全国其他地区的情况也是大同小异。显然,大众把读书作为休闲的首要选择是自觉的,而图书馆的任务正在于强化这种自觉行为并为之创造条件,这种火爆场面就是当前大众自觉追求高品质休闲的显著表征。
高校图书馆最显著的特征是其作为知识展示的场所,可以满足大众阅读和消遣的需要。正是在知识密集程度和更新程度方面,高校图书馆一般还具有地方图书馆所不具有的优势。在这里,无论古代的还是当代的,异族的还是外国的,所有知识、信息几乎都可以得到充分满足。
三、高校图书馆满足大众精神休闲的功能发挥
当我们说到高校图书馆的时候,其丰富的资源储备有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显性的资源是高度的密集知识资源,隐性的资源则是依托高校而存在的各种人才资源。正因为如此,有人说:“图书馆是文献流、信息流、知识流、思想流的汇聚重要场所。”鉴于此,高校图书馆在大众精神休闲中的作用发挥,实际上包含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图书馆管理层的组织策划与实施;二是馆内乃至馆际图书资源的统筹调配与协调管理;三是各学科相关专家学者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调动。
在满足大众精神休闲的具体功能发挥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在四方面有所作为:一是满足知识更新的需求,二是满足精神娱乐的需求,三是满足信息传播的需求,四是满足生活常识的需求。唯有这样,图书馆才能为社会营造一个读书学习、文化休闲的良好氛围,并成为休闲教育的基地。具体说来,高校图书馆在大众精神休闲文化建设中的主要策略包括:
(一)建立校际和校地图书资源共享机制
图书馆之为图书馆,就要使之成为知识和信息的“百事通”。所以,无论是出于图书馆自身建设的需要,还是出于大众精神休闲功能发挥的需要,我们都需要开展校际和校地图书资源共享机制,使得本土的学校之间、学校与地方之间,甚至是不同地域的图书馆之间,能够建立起知识高度密集的共享平台。这是我们开展大众精神休闲文化的必要前提。
(二)开发以休闲为导向的专项资源库/室建设
显然,在精神休闲中,大众是分层的,不同层次的大众需求也不同。与此对应,高校图书资源也是分类的。一般说来,在高校图书馆,满足知识更新、信息传播和生活常识的资源是已经自成体系的,无须过多开发,根据项目需要拿来使用即可。不过,一直以来,满足大众精神娱乐的资料却并不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关注焦点,因此,在这方面,也存在或多或少的欠缺。
这样,在现有图书资源基础上,高校图书馆还应当大力拓展以精神娱乐为导向的专项资源建设。尤其是建立影音室、漫画室等专项休闲服务资源。这方面,一些以满足大众需求为主的图书馆的建设经验是值得借鉴的。如广东省东莞图书馆建设了漫画图书馆、粤剧图书馆、衣食住行图书馆、it图书馆、玩具图书馆等专题图书馆,依托专题图书馆开展各类读者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5]。
图书馆还应重视馆舍资源的改建,通过色彩、家具、植物等的合理应用,营造出温馨舒适的环境,吸引用户利用。因此,图书馆需要加强公共关系建设,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积极利用社会资本资源。
(三)举办专题性休闲文化讲座
在高校,讲座最初是典型的学术活动,以学术交流或讲习为目的。大众文化时代,讲座的选题、形式和受众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老百姓听讲座已经成为文化普及的重要举措,与此对应,举办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的讲座也就成了休闲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资料显示,讲座活动已经成为中国图书馆业务的重要增长点。一般说来,图书馆开展讲座活动或是针对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或是用户感兴趣的文史艺教育等方面内容,或是有本地特色的内容,吸引用户参与。当前,中国许多面向社会的图书馆所组织的开放性讲座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如国家图书馆的“文津讲坛”,首都图书馆的“北京历史文化科普讲座”,山东省图书馆的“大众讲坛”,浙江图书馆的“文澜讲坛”,上海图书馆的“上图讲座”,黑龙江省图书馆的“龙江论坛”,湖北省图书馆的“名家讲坛”、“荆楚讲坛”等,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由于办学的封闭性,高校图书馆开展精神休闲性质的专题讲座,一直是其薄弱环节。这既不利于开放办学,强化学生与社会的交流,也不利于广大民众进入高等学府,在神圣的殿堂获得宁静的心理享受,更不利于高校图书馆参与社会公益文化建设。因此,高校图书馆举办专题性休闲文化讲座,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同时,在开展讲座、展览等类型的休闲活动过程中,高校还可以与社会其他机构合作,如在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6日)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合作策划,在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与环境保护部门合作策划。通过联合协作,使相关活动更有针对性,[5]这同时也有利于高校与社会的联系。
(四)开展休闲主题展览、定期举办读书主题演讲活动
首先,高校图书馆可以策划专题的休闲主题展览,既可以展出自己的馆藏资源,也可以为其他机构或个人提供展览的平台,引导用户欣赏。在展览手段上,可以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形式。在学科门类上,可以是艺术的、科学的,也可以是体育、经济的。这方面国外公共图书馆的一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美国纽约的皇后图书馆,在2001年1月中旬短短8天内为读者服务场次多达32场,内容涉及读书、舞蹈、音乐、网络、营养学、手工艺等,形成有讲座、培训、音乐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休闲活动方式。同时面向大众,举办读书主题演讲活动,是高校图书馆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有助于高校图书馆发现自身管理问题,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 [6]。其次,图书馆可以举办各种展览。展览以其特有的直观性和新奇性对人们有一种深深的吸引。展览可分为书画展、摄影作品展、工艺精品展、收藏展、历史回顾展等等,它能提高群众的艺术鉴赏力,增加审美情趣,陶冶性情。
参考文献:
[1]余训培,汪恒.图书馆休闲:可能性、障碍及其内容[j].图书馆,2006,(5):32-38.
[2]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
[3]刘崇学.休闲文化视野下图书馆功能的拓展[j].现代情报,2010,(1):114-120.
[4]马宇红.论图书馆休闲功能[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5,(2):10.
[5]池媛.变革时期图书馆休闲职能的拓展与实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3):92-94.
[6]李玉梅.浅论公共图书馆休闲文化功能的发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6):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