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略探讨
1、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模式"一词, 《现代汉语词典》作"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①解释。尽管高校人事档案的构成并不算复杂,只有干部档案、工人档案和学生档案三个基本类别,但其管理模式却有待深入研究。如果按照人事档案是否与高校十大类档案一同纳入综合管理范围来分,那么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就有纳入管理模式与非纳入管理模式;如果按照人事档案与高校十大类档案以及人事档案各类别集中管理程度来分,那么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就有集中管理模式、相对集中管理模式、分散管理模式。纳入管理模式即将高校人事档案中的全部类别或部分类别划归给本校档案馆室 ,由本校档案部门实行档案业务管理,档案行政管理仍归各有关部门。纳入管理模式可以称为集中管理模式,其实质是人事档案实体和人事档案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非纳入管理模式的表现比较复杂,各种类别的人事档案在不同高校的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例如,按照高校人事档案归口管理部门的不同,干部档案有组织部门管理模式、人事部门管理模式、地方人才中心代管模式;工人档案有人事部门管理模式、产业实体部门管理模式、地方劳动部门代管模式;学生档案有教务部门教务处部 、成教处院 管理模式、学生管理部门学生处、研究生部院 管理模式、系院 管理模式。非纳入管理模式又可以分为相对集中管理模式和分散管理系院 管理 模式,实质都是人事档案实体和人事档案信息的分散管理。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结果;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2、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改革探讨。在高校档案工作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一些高校将本来隶属于组织人事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教学系院 、教务管理部门、产业管理部门的教职工档案、学生档案移交高校档案部门管理,将人事档案纳入高校档案综合管理范围,实行由高校档案部门集中统一管理本校绝大部分档案的模式,即改非纳入管理模式为纳入管理模式,改分散管理模式、相对集中管理模式为集中管理模式。对这种现象如何评价,档案界褒贬不一。
早在1991年,董德臻同志就提出"人事档案应纳入高校档案综合管理"的观点②。这在当时,无疑是高校档案学理论研究的一种创新。遗憾的是,在当时这一观点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没有引起理论上的争鸣。在世纪之交的今天,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其对高校档案工作体制的碰击,高校档案界就上述问题重新展开了探讨。例如,陈蓉辉同志认为,高校人事档案纳入综合管理有其优越性和可行性。 " 如果把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综合管理作为高校档案管理改革的第一次飞跃,那么,把人事档案和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纳入综合管理的范畴,就实现了高校档案管理改革的第二次飞跃。"③从上不难看出,该同志对高校人事档案纳入综合管理不仅是持肯定态度,而且评价甚高。但是,苏平、常灵芝、林晓金三同志对上述观点有着不同看法。一方面,他们肯定了在建立档案馆的高校,人事档案由人事部门移交档案馆,实现了高校档案全部由档案部门综合管理的格局是高校档案管理的一项改革。另一方面,他们对"在高校规模不大,只是成立了综合档案室的高校",人事档案移交档案室管理的作法提出质疑。④他们认为, " 处于动态的人事档案应由人事部门管理", "死亡人员人事档案移交档案室"管理。⑤也有些同志认为,仅就人事档案中的干部档案而言,1991年4月中共中央组织部、 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的《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规定,干部档案工作,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宏观管理、组织协调下,由干部主管部门领导与指导,实现分级管理,同时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而高校档案部门,无论是档案馆还是综合档案室,既非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更非干部主管部门,管理干部档案无疑是违反有关规定的。所以,高校档案部门管理人事档案是不合适的。
上述观点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其一、人事档案纳入高校档案综合管理具有优越性和可行性;其二、人事档案纳入高校档案综合管理在规模较大、设置了档案馆的高校可行,在规模较小、设置综合档室的高校未必可行;其三、人事档案纳入高校档案综合管理有违《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人事档案不宜归口高校档案部门管理。这些观点基本上反映了档案界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及其改革的看法,有较强的代表性,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理论见解,都有各自的赞同者和支持者。
二、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理性思考
针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其改革引发的探讨,档案界的有识之士一直予以密切关注,积极支持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各种探索。有关档案期刊甚至在同一期刊登两篇不同观点的文章,以引起人们对该问题的重视和深入思考。不过,如果我们认真研究这些文章后,对照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实践,就会发现,我们的理论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同步于甚至落后于高校档案工作的实践。理论研究往往变成对档案工作实践的一种简单阐述,甚至是事后补充说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研究也有这样一种倾向,为此,我们必须对之进行理性思考。
1、纳入管理模式的优点。有人认为,高校人事档案纳入管理模式和非纳入管理模式相比,其优点在于精简机构和人员,充分利用档案部门现有的保管场所和管理设备。这固然不错,但不能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人事档案信息和其它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人事档案纳入管理后,其材料收集的某些缺口和难点,可以更为直接和方便地从党群、行政、教学、科研等大类档案中查找有关材料,只要经过简易加工,就可以归入人事档案;档案部门在进行编研时,也可以使编研成果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强化。但是,上述优点仅仅是一种可能,要想使这一潜在的优越性转化为现实的优越性仍需付出努力。例如,要切实做好档案人员之间的科学分工和协作;要统筹安排档案库房;要做好人事档案平时的保密和安全、利用时的审批手续等。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档案信息的增值,方便档案信息资源互补和共享,有利于各类档案的保管和利用。可以这样说,高校人事档案纳入管理模式确实存在一些优点,但是实现这些优点是有条件的,并非人事档案一纳入综合管理就能体现这些优点。
2、非纳入管理模式的评价。纳入管理模式与非纳入管理模式相比有诸多优点,是不是说非纳入管理模式就应该立即退出历史舞台呢﹖答案是否定的。其原因有三:第一,非纳入管理模式的存在有其法规上的依据,尽管其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高校档案相互补充和增值,但是只要处理好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照样能够应付日常的提供利用。正因为如此,许多人认为高校人事档案还是不纳入综合管理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第二,非纳入管理模式导致高校人事档案与高校档案事业整体以及人事档案内部各类别之间管理水平不平衡。有些实行人事档案非纳入管理模式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缺乏必要的硬件,人员虽政治素质好,但业务水平低,管理水平明显不及其它类档案;干部人事档案由于其重要性特殊,受到重视程度要普遍高于工人档案和学生档案,在投入上得到要多一些,管理水平也相应高于工人档案和学生档案。第三,非纳入管理模式在一定时期内仍应存在下去。因为纳入管理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它要受许多条件限制,有许多理论问题没有得到完满解决,它在一些高校试行取得一些成效,但是否在所有高校都可行却不得而知。因而对非纳入管理模式无论是相对集中模式还是分散模式 一概否定为时尚早,需要实践的进一步检验,也需要修改有关法规文件,但是必须有一个时间过程。
3、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优化。通过上面两点分析,我们可以推断,高校人事档案的纳入管理模式集中管理模式 和非纳入管理模式相对集中管理模式、分散管理模式 将在一定时期内在不同高校并存,并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由于各种管理模式自身都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因而对其优化就显得非常必要。只有如此,这些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才能算是标准形式或标准样式,方可有推广的意义和价值。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优化必须注意这样几个问题:其一、成立校院 一级的档案工作委员会和建立人事档案工作网络对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优化至关重要。因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说到底是由各高校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决定的。人事档案归口管理部门不同,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必将各异。成立档案工作委员会,建立人事档案工作网络,无论是对纳入管理模式还是非纳入管理模式而言,都可以及时地处理随时可能出现的矛盾,解决分繁复杂的问题。其二、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优化过程中,对纳入"综合管理"提法中的"综合"一词要正确理解。如果认为高校档案综合管理范围必须包括高校全部档案的话,那么高校档案综合管理的难度无疑增大。高校档案综合管理应当有一个相对性,有一个程度,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高校人事档案纳入综合管理而言,也只能是部分人事档案,而非全部人事档案。例如,高校产业部门的某些聘用的管理人员、工人档案,他们的档案恐怕交由地方人才交流中心和地方劳动部门管理更为合适。再如,学生档案中的成教生档案,由成教处院 管理无疑比档案部门管理更令人信服。所以一提高校人事档案纳入综合管理,就认为是将高校所有人事档案都纳入综合管理范围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其三、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确立与高校规模并无直接关系,与是否设置档案馆也无必然联系,这是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优化注意点之一。笔者认为,人事档案纳入管理模式与非纳入管理模式,对小规模、一般高校是否适用,对大规模、重点高校是否适用,关键要看各高校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在一些小规模高校,形成十大类档案并不多,校方便将部分人事档案也划归档案室管理,运行效果非常好。而一些大规模高校,由于其形成的十大类档案数量多,档案存放场所和管理设备一时难以得到改善,将人事档案纳入综合管理反而不利于档案工作的开展。所以,有些同志认为在规模较大、设置档案馆的高校,人事档案移交档案部门管理,而在规模较小、设置综合档案室的高校人事档案不宜移交档案部门管理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其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优化,要靠相关制度来保证执行。对纳入管理模式而言,既要将人事档案纳入到档案工作制度体系中去,又要将人事档案制度的特点体现出来。例如,人事档案中的查借 阅制度、转递制度、保管保密制度,与高校十大类档案有明显区别。对非纳入管理模式来讲,在档案部门和管理人事档案的部门之间应当建立档案信息交流制度,使得两者之间互通有无。只要将这些制度建立起来并认真执行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优化才能落实到实处。
注释: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3年1月第2版,800页。
②董德臻:《人事档案应纳入高校档案综合管理》, 《学校档案》,1991年第2期40棧矗币场?/p>
③陈蓉辉:《高校人事档案纳入综合管理的优越性和可行性》,《学校档案》,2000年第l期21页。
④⑤苏平、常灵芝、林晓金:《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和移交》,《学校档案》,2000年第1期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