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前知识经济大潮下,行业的竞争与风险的加剧、高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会计信息的期望与需求不断改变,会计信息用户要求改进财务报告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如何建立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财务报告模式是目前全球会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分析我国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缺陷,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
[关键词]财务报告模式 缺陷 改进
一、我国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缺陷分析
(一)报送方式统一,缺乏灵活性
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是一种通用的标准报告模式。这种通用的财务报告的好处在于降低了提供信息的成本,满足了信息使用者的共性需求。但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具体决策及其模式千差万别,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也必然各不相同,通用财务报告显然难以满足所有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导致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大大降低。同时,现行财务报告的格式,项目编排以及报送方式都是统一的,缺乏灵活性。
(二)内容上信息不完整,披露不充分
1、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仅把重点放在存货、厂房、设备等实物性资产上,极少关注知识产权、科学技术、人力资源、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资本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性因素。由于大量的人力资源、智力资产未能进入现行财务报告系统,致使其市场价值与财务报告中的资产价值严重背离,这就使得现行财务报告无法反映企业应有的实力与规模。以微软公司为例,据美国《商业周刊》1997年资料,其市场价值为1485.9亿美元,在全球1000家大公司中排名第五,但其资产负债表上显示的资产仅有143.87亿美元。按照资产负债表数据,微软根本无法列入大型公司的行列。为什么一个全球公认的大公司,其财务报表却无法显示它应有的实力与规模?原因很简单,微软公司最大的财富是它所拥有的大量高科技人才。
2、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注重财务信息,忽视非财务信息。这是因为现行制度要求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当今世界,企业所处的环境已发生较大的变化,非财务信息的决策价值越来越重要。信息使用者更关心企业经营业绩信息、企业管理当局的分析评价、前瞻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性信息、背景信息等非财务信息。
3、现行财务报告缺乏预测信息,忽略了企业未来可能的经济活动。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都急需了解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情况。而目前,我国只要求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中公布盈利预测信息。预测信息虽然缺乏可靠的保证,但毕竟能克服历史信息的不足,增强用户决策与评价的相关性,应当成为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方向。
4、现行财务报告提供的分部信息不足。由于集团各公司的行业不同、区域不同,其利润率、物价水平、发展机会、未来前景和投资风险都有差异,合并报表就显得过于笼统,无法揭示各分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和机会。
5、现行财务报告只注重自身经济利益,而不注意反映与企业息息相关的社会、环境等相关信息。在新形势下,信息使用者不仅关注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更关注企业的社会贡献率、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等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因为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导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响企业日后长远的经营业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三)计量上注重历史成本信息,强调实现原则
1、现行财务报告反映的是资产的历史成本信息,然而,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技术更新的变化,已使其失去本来的面目。而且,现行财务报告还允许采用和选择摊销、折旧、递延、预提等不同会计程序和方法,从而使报表上反映的资产数额不能真实地表达其经济价值,不是高估就是低估。
2、现行财务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编制基础。权责发生制强调的是收入与费用的归属时期,而不管是否在本期实际收付现金。而且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价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摆脱的现象,如果继续采用这种形式的收益表将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发展。
(四)时效性差,会计信息滞后
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是根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一般按年、月编制。这种报告在经济生活较为稳定的情况下,信息使用者可以大致准确地预测企业下一年甚至以后几年的财务状况。但面临的现实是,市场竞争加剧、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这就使得现行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差,会计信息滞后,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二、我国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改进建议
(一)建立多元化的财务报告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报告可以是形式多样:
1、数据库报告模式。企业将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原始数据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中,数据库方式的会计信息是呈现原始状态的“随选信息”,其具有潜在性、可塑性及共享性等特征。信息使用者可根据个人偏好进行分析与取舍,再生成符合决策目标和要求的相关信息。这种方式能更好地展示使用者需求个性化的一面,这必将极大地改变现行财务报告单调的色彩,拓展报告形式并使之呈现多样性。据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1992年就建立了全国性的公司会计数据库,即电子数据收集、分析和提取系统(edgar),信息使用者通过internet就能及时查找和提取该数据库中的会计信息,从而降低信息搜寻成本,提高决策的时效性。
2、彩色报告模式。美国学者韦尔曼(wallman)提出的“彩色模式理论”,将财务报告分为五个层次,以报告完全符合传统会计确认与计量标准的事项作为第一层次(财务报告的核心层次),逐级下推,到最后一个层次只披露符合相关性原则的事项。按照这个模式,财务报告既提供财务信息,又揭示非财务信息,如顾客的满意程度、环境保护等;既反映历史信息,又提供预测性信息,如企业未来的经济利益和风险;既包括有形资产信息,又包括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信息,如自创商誉、知识资产等。这一模式披露的会计信息,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能够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二)编制全面收益报告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允价值作为一种重要的计量属性,在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公允价值的运用却并不顺利,原因是“在我国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公允价值难以取得,而且容易为关联方利用,影响价值的公允性,成为上市公司经理人操纵利润的工具”,但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全面收益报告解决的。纵观英、美各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的有关的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全面收益大致采用了以下三种报告方式:
1、两表法。英美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财务会计业绩报告的改进集中表现在:在传统的“收益表”或“损益表”基础上增加一张“全面收益表”或“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益表”,将分散在传统财务报告之外的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聚集到第二财务业绩报表中去,以便使报表使用者更清楚地了解一个企业有关财务业绩的全部信息。
2、一表法。即扩展损益表。fasb在fas130中也允许企业编制扩展损益表,即在损益表的净利润下列示其他全面收益项目最后报告全面收益总额。
3、权益变动法。美国、新西兰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允许采用权益变动表报告其他全面收益表。除iasc外都要求在权益变动表中报告全面收益总额。
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分三部循序渐进推进全面收益报告。第一步,在目前全面收益项目较少的情况下,先在损益表附注中揭示其他全面收益信息。第二步,在其他全面收益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当各种资产的公允价值都比较容易获得时编制全面收益表作为第二张业绩报表。第三步,按照“单一业绩观”编制统一的财务业绩报告,将损益表和全面收益表合并为一张报表。
(三)扩大财务报告内容,充分提示
1、加紧对软资产的确认与计量。软资产包括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等,它是知识经济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素。
2、披露非财务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企业经营业绩信息,如市场份额、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和服务等;有关股东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前瞻性信息,即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以及管理部门的计划等;企业管理当局的分析评价;背景信息,包括企业经营业务、资产范围与内容、主要竞争对手以及企业发展目标等。非财务信息披露的方式比较灵活,可用文字或数据形式在报表附注、招股说明书、年度财务报告等处加以说明。
3、编制预测财务报告。预测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发展前景、赢利性预测、管理当局的远景规划,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等。当然,预测信息的提供也应当注意成本与效益,在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在保护商业秘密和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之间进行权衡。预测信息一般可采用上年、本年和下年三栏式结构来编制预测资产负债表、预测利润表和预测现金流量表。
4、编制分部报告。分部报告通过将一个企业所有附属机构的重要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按地区、行业和产品类别等分解归类,以向各种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集团不同分部的财务信息。
5、补充社会责任信息。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因此更应关注企业在环境保护、解决就业、职工教育与培训,劳资关系、公益事业、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社区建设等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
(四)实时报告
为克服现行财务报告时效性差的问题,可在保留现行定期报告模式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实时报告。由于internet在商业中的应用,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在于网络与计算机中,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企业外部人员可以适时地得到企业财务和非财务的动态信息。为会计信息的搜集、处理、传递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大大降低了信息披露成本。
参考文献:
[1]朱印书.现行财务报告的模式及改进建议[j].宁夏社会科学,2003.
[2]裘宗舜,张思群.全面收益理论:一种全新的收益观[j].财会月刊,2004.
[3]周志平.论财务报告改革[j].湖北社会科学,2003.
[4]杨贵成.知识经济对财务报告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2.
[5]黄桂杰.公允价值的困境解析及其对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
[6]葛家澍.纵论财务报告模式的改进[j].财会月刊,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