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学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理工类院校英美文学课的困境及思考

理工类院校英美文学课的困境及思考

 一、引言
  
  从1980年的《论文联盟http://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到2000年的新大纲,都无一例外地强调英美文学课程的重要性,原因非常明显:对原著的学习是提高英语基本技能最有效的手段。最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更是明确规定:“英语专业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能够读懂一般英美报纸杂志上的社论和书评、英语国家出版的有一定难度的历史传记和文学作品,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要点,并能运用正确观点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仅从大纲来看,英美文学课程在英语专业教学中似乎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多数教授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师都能感受到这门课程所承受的冲击及面临的困扰。为此,国内不少专家学者纷纷撰文,指出英美文学课是英语专业教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专业课程之一,应尽快恢复它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此后王守仁、李公昭等多名教授也相继发表文章表达了对这种状况的忧虑,并提出了相应的反思意见。诸位专家身处著名学府尚有此等担忧,更何况身处普通理工类院校的英美文学教学者了。本文旨在探讨理工科高校英美文学课面临的困扰并提出了相应的反思意见。
  
  二、困境和反思
  
  作为英语专业本科的主干课程,英美文学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目前理工院校的英美文学课程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对英美文学课新使命的忽视、适当教材的缺失、教学模式的陈旧,以及对电子传播媒介的过度依赖。如何改革才能使英美文学课重获新生呢?这种改革不可一概而论,应当本着“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原则。
  1.对英美文学课新使命的忽视。在当今这样一个追求经济效益的社会背景下,文学在理工科院校学生的眼中已经成为老套且腐朽的代名词,外贸函电、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课程则成了英语专业学生的新宠。毋庸置疑,英美文学课几乎是唯一能从哲学、历史、文化、人生观等各个方面启发学生的课程,因此它在新的背景下具有了全新的使命:全方位提升理工类院校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作品的现实意义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例如富兰克林的《自传》、杰拉德的《伟大的盖茨比》给学生的不只是对美国文化的理解,更多的是对自我人生的思考和规划;霍桑的《红字》的作用也不只停留在理解清教文化的基础上,而更多的是在于伦理的哲学思考;庞德的《地铁站》也不只是教给学生意象的美轮美奂,而在于想象的魅力和创新的勇气;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启发学生的不只是种族的问题,而或许更在于整个世界的未来。在现在的形势下,我们这些肩负教书育人的教授者应当本着对英语专业学生负责任的态度,认真地审视英美文学课程所具有的新使命。因此,英美文学课在理工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不仅不能动摇,而且要继续加强,因为它是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2.适当教材的缺失。关于英美文学课教材选用的争论由来已久,同时,可用教材种类的繁多也成为英美文学课的另一诟病。笔者大致收集了20世纪80年代至今所出版的较有影响力的英美文学教材,编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如下: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杨岂深、孙铢,《英国文学选读》,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陈嘉,《英国文学作品选读》,商务印书馆,1982;陈嘉,《英国文学史》,商务印书馆,1986;杨岂深、龙文佩,《美国文学选读》,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吴伟仁,《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李宜燮、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翟士钊,《美国文学选读》,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钱青,《美国文学名著精选》,商务印书馆,1994;胡荫桐、刘树森,《美国文学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陈嘉、宋文林,《大学英国文学史》,商务印书馆,1996;张伯香,《英国文学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李公昭、高继海,《新编英国文学教程》,世界图书出版社,1998;王守仁,《英国文学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陶洁,《美国文学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戴桂玉,《英美文学欣赏教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从求学时代到教学生涯,笔者从这些前辈的心血中获益匪浅,然而,一种困惑亦随之而来:面对如此多的素材我们该从何着手呢?每一种教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1990年前出版的教材大多没有涵盖二战后的作家作品,1990年后的教材对这一点进行了很好的补充,但有的只讲文学史,有的只有作品选读,有的兼而有之却不免各有所失。
  根据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在人文素养基础、文学研习氛围两方面的劣势,在教材的选定方面一定要有别于传统的英语专业院校,我们最需要的是将文学常识、文学史、代表作家典型作品相结合的教材。例如,在讲授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时,我们面对的往往是对诗歌没有太多认识的高年级学生,他们有一定的阅读理解力和相当的词汇量,所以理解行诗的意义及大致的主题不是他们的难点,而作者的创作背景、动机和十四行诗的特点才是讲授的关键。纵观现有的教材,没有一种能够将文艺复兴的背景、十四行诗的由来、莎翁十四行诗的特色、诗歌的格律及五步抑扬格的特点进行有机结合。由此可见,以“与时俱进、因地制宜”为原则编写适合理工院校的英美文学教材是极为有必要的。
  3.教学模式的陈旧。在如今的英美文学教学中,正在摸索成长阶段的理工院校大多沿用老式的“一言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剥夺了学生自己探索的乐趣。这种传统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方法、手段、效果都与英美文学课程教学设置的初衷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鉴于此,笔者尝试提出建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把单一的语言教学活动转变为促进学生语言及其相关素质全面发展的过程,根据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的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这三个要素,建立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模式。
  现以霍桑的《红字》第二章为例。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资料收集、影片欣赏、文献阅读对小说的主题、叙事策略和本身所含载的清教主义思想得以自我构建,让学生了解到女主人公白兰对清教主义道德思想禁锢的反叛,同时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立思考白兰胸前精致的a字的象征意义。人们对白兰的评价产生分歧的原因,小说把白兰与圣母玛丽亚作为对比的意图以及在本章结尾处白兰回忆场景的象征意义等问题。通过这样一种问题情景设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独立思维能力。在完成情景创设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互动的方式进行协作学习,然后学习小组之间通过交流协商和讨论来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从而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另一重要环节是效果评价。传统的学习评估注重终结性评价,尤其以期末试卷为主通过考试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这种学习评价方式不能客观、科学地评估学生对知识意义的构建情况,尤其不符合文学知识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和主体认知的特点。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设计出一套尝试性效果评价模式:学生个人评价+集体评价+与试卷结合的教师评价。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紧迫感和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对英美文学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4.对电子传播媒介的过度依赖。有较为完备的电子传播媒介及设施是理工类院校所具有的教学优势,然而有时这一优势会成为英美文学课成功的桎梏。一方面,电子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给英美文学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尤其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广泛传播,使得优秀作品家喻户晓。但另一方面,它对文学教学也带来论文联盟http://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们这些教授者的研习动力,从而将文学课变成“影视课”。影视作品注重视觉效果,过于直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使他们满足于了解作品的故事情节而不愿认真研读原著。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中虽然不乏精品,但大多数作品比较肤浅,只注重情节而忽视内涵,甚至有人出于商业化的需要把原著改编得面目全非,造成严重的信息丢失。
  例如,20世纪美国杰出作家杰克·伦敦的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也译做《荒野的呼唤》)描述了一条名叫巴克的良犬在坎坷艰难之后逐步野化,直至回归野性,重返荒野的历程。作家将其生活经历和感悟完全倾注于作品,因此便赋予主人公巴克复杂而多重的形象,同时使得主题也复杂化、多重化。该作品完成后不久便有一些电影公司将其改编为电影。加拿大制作的上映于1997年的《野性的呼唤》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但小说与这部成功的电影在主题表达上有着一定的差距,小说旨在表达四大主题:适者生存的原则、原始本能的力量、个人主义思想及回归自然的思想,而在影片中我们只能看到适者生存这一主题得到了表现。
  因此,在今后的英美文学教学中,我们应当强调认真研读原著的重要性,指出依赖影视作品理解原著的弊病,确保电子传播媒介发挥恰当的效用,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和严谨的治学方法。
  
  三、结语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材和教学模式基本沿用了传统的套路,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对课程教学体系和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对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教学改革提出了肤浅的建议。当然,英美文学的教学改革不仅仅在于解决英美文学课的地位、教材编写、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问题,更在于为学生提供完备的课程设置,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确保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文学作品在理工科研究生英语教学教学中的应…
    基于新型建构主义理论的理工科英美文学教学…
    陕西省理工科院校新闻教育特色化的进路
    财经类院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学理念与实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