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以林纾翻译《黑奴吁天录》为个案,研究译者的翻译目的。译者的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即影响着译者选择什么样的文本翻译以及采取怎样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本文详细分析了林纾在翻译活动中的目的性。在选材过程中,林纾对原文的选择是有目的的,他选择翻译那些能表达他政治理想的作品;在翻译过程中,他也有着自己的翻译目的,并为之采取了特定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翻译目的 林纾 《黑奴吁天录》
一、译者的翻译目的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翻译目的对原文的选择,以及翻译策略和方法的取舍都有很大的影响。翻译目的论创立者hans vermeer指出:“任何翻译行为,包括翻译本身,都是一种行为。而所有的行为都有目的。”(nord,2001:12)也就是说,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在一定情景下,为达到一定目的的人类行为活动。
目的论认为:“决定翻译过程的主要原则是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nord 2001:27)翻译行为是要使译文达到译者的翻译目的,并且在译入语文化中起到一定的译文功能。因此,在选择翻译哪些作品,以及采取怎样的翻译方法时,译者都有自己的目的。以翻译家严复为例。在他所生活的时代,
三、林纾翻译操作过程中的目的性
从《黑奴吁天录》这部翻译小说来看,译者林纾的翻译目的与原著《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斯陀夫人的写作目的有所不同。原著是一部以宗教和政治为主题的小说,小说虽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但并非出自作者本意。斯陀夫人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从小在基督徒的兄弟友爱与献身精神的教育中成长,她在为奴隶制的残暴愤怒的同时又希望通过和平、感化的方式来争取奴隶的自由。原著主人公汤姆温良软弱、逆来顺受,但在作者笔下却成了黑奴的榜样。原著宗教内容繁多,处处可见作者借叙事者之口抒发自己的宗教情怀,宣扬宗教的力量,与原作读者进行交流,期望与读者产生共鸣。而在林纾翻译《黑奴吁天录》时,正值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
参考文献:
[1]nord,christi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stowe,harriet beecher.uncle tom’s cabin[m].toronto/new york/london/sydney:bantam books,1981.
[3]蒋骁华.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阐发与新思考[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