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对构成网络信息污染的七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网络信息 污染程度 影响因子
网络信息供给必须在一个正常的供给量区间范围内,超过了这一区间无论是多还是少,都将影响人们信息获取的效果。网络信息是否构成信息污染有七个影响因子:一是网络信息的危害程度、二是网络信息的使用价值、三是网络信息的时效性、四是网络信息供给的强加性、五是网络信息检索的难易度、六是网络信息使用的安全性、七是网络信息版权的确定性等等。
一、网络信息的危害程度
网络信息的危害程度是指网络信息中所包含的错误信息、误导信息、可能会诱导网民沉迷网络的成瘾性信息、具有犯罪性的网络信息以及违背道德的网络信息等等。这些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对于网络受众而言是一种危害,它构成了整个网络世界里信息污染程度最深、后果最严重的一种类型。
(1)错误信息。网络世界里,大量的信息是未曾核实、未曾验证的,这些信息表面上非常完整、形式非常规范,但由于其信息内容并不属实,极易被人们当作真实的信息去认知、去传播,因此,这种信息的危害性非常大。如网络中的假新闻、错新闻即是最典型的案例。
(2)误导信息。误导信息是指信息发布者有意或无意中发布的避重就轻、夸大其词、移花接木、牵强附会、以假乱真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发布往往有比较直接的目的,表面上看似是而非,实际上非常容易误导民众,如2003年“非典”时期,网络流传的白醋消毒信息,造成白醋狂销,价格大涨,实际上白醋并无明显的防sars功效。
(3)成瘾性信息。以网络游戏和色情信息为典型代表的成瘾性信息则是网络信息污染的又一重要信息污染源。如网络游戏、网络小说、黄色网络视频、网络交友、网络聊天、网络社群等等相关信息,不仅诱导民众产生“网瘾”,严重者还可能诱发各种网络心理疾病。而现代脑力劳动者对网络信息的严重依赖已经再次给网络成瘾、网络依恋、网络沉迷等精神疾病敲响了警钟。
(4)犯罪性信息。犯罪性网络信息是指信息发布者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以网络犯罪的形式所发布的信息,如攻击性言论、诬蔑性言论、反动性言论、欺骗性言论、侵害性信息、色情暴力信息等等,这些信息在网络世界随处可见,影响深远。后果严重。
(5)不道德信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特征对网民网络道德的约束力不强,网络世界同样充斥着大量的不道德信息,如起始于2003年的虐猫视频,起始于2004年的“人肉搜索”,起始于2005年的“晒他人信息”等等,既违背了社会道德,也对网络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二、网络信息价值的平庸度
网络信息污染程度考量的第二个因子是网络信息的价值。价值决定了网络信息的有用性,而信息有用还是无用。是判定这一信息是否有存在的必要的重要依据。从总体上看,网络信息价值的平庸度这一指标包含三个层面:
(1)无用信息。这一类信息是网络中最不应该出现,单有最常见的一类信息。如编撰混乱、杂乱无章的信息,这类信息被发布在网络里,对任何人都没有价值,但却占用了大量空间。也挤兑了检索中的重要词条。
(2)可替代信息。可替代信息是指网络中同一主题的相似信息。很多信息实际上只是其他信息的一个局部。完全可以被一些较权威、较全面的网页所替代,但在网络中却依然存在,这类信息也占用了大量的网络存储空间,极大的模糊了网民信息检索的视线。
(3)须隐秘的信息。例如,很多信息关系到重大国家利益,关系到国计民生,价值非常大,但不宜在大众传媒中公之予众,而在我们的网络中,有很多须隐秘的信息被毫无戒备的发布,这些信息尽管有用、有价值,但它的公布将可能引起很多负面的社会效应。如重大的发展战略构想,重大的国际关系问题,一旦在不合时宜的时候被网络媒体所发布,实际上很可能对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三、网络信息的滞后性
有些信息只有在特定时间里才有意义,而时过境迁,曾经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也会变得一文不值,成为网络世界里的信息垃圾。
(1)过时信息。过时信息是典型的信息垃圾,在网络世界里,过时的信息对于每一个消费者来说都没有太大的使用价值,除非是做档案资料。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管理,大量的过时信息都滞留在网络存储设备的某个角落,而当每一个拥有共同主题词的有用信息的检索,都将使过时信息沉渣泛起,形成新的信息汪洋,这种过时信息的唤起极大的妨碍了有用信息的检索,成为信息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2)档案信息。所谓档案信息是指很多历史性的信息资料对于某些专门的行业和领域而言,价值巨大,但对于其他人员而言不名一文,这些信息面临着两难境地,彻底清除非常可惜,全部保留则既占空间又污染网络环境。而这类信息也就成了信息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3)过度超前信息。与过时信息相比,过度超前信息的信息污染本质很少有人关注,但实际上信息的过度超前发布也是一种信息污染。如重大事情举行之前几个月甚至是几年就开始发布一些时下尚不会太过关注的信息,事实上既不会引起网民的过多关注,也不符合信息发布的基本规律。一方面超前发布的信息很多与今后的实际情况大相径庭,另一方面人们看过之后也不会给予太多注意,这就形成了新的信息垃圾。实际上,受网络信息发布平台的便捷性和无政府状态的影响,近年来这种超前发布的网络信息也逐渐成为网络信息污染的又一重要污染源。
四、网络信息阅读的强加性
从读者对网络信息的阅读来看,强制阅读信息、附加阅读信息、强制不让阅读信息成为网络信息污染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1)强制阅读信息。在网络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见一些强制阅读的信息,在读者检索信息时,突然自己弹跳出来的网页,要求读者不得不看。否则无法正常进入想要阅读的页面,如某些网络广告、网络视频、某些网页主页上的一些专题,影响人们正常的信息阅读。
(2)附加阅读信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网页的阅读与查阅都衍生出一种新的信息传递模式,即以附加阅读的方式传递信息,如一个网页的进入要求进入者要先阅读它的所有约定性信息,每一次进入该网站都需要阅读,实际上也是一种信息阅读的门槛,这些信息也由有用信息变成了垃圾信息。还有一些网站的信息是捆绑式的,比如有一些新闻信息编辑非常差,实际上整个网页都是为相关广告服务的,而新闻只是一种噱头。这些附加阅读的信息就构成了一种新的网络环境污染信息。
(3)强制不让阅读的信息。在网络中也存在大量强制不让阅读的信息。有些页面的设置尽管从标题上看确实有新闻在提供,但当读者点击的时候,它自动的跳转,或自动的关闭。而这些信息实际上也是一种垃圾信息。
五、信息检索的难度
从读者对网络信息有效利用的角度来看,网络信息中信源不足的信息、严重重复的信息以及不可能获取的信息构成了网络信息中又一种污染信息。
(1)信源不足的信息。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2.98亿人(2008年统计数据)的网民规模,对网络的信息体量的要求非常高,对于网民的网络信息阅读而言,如果信息过于集中在少数服务器,当网民大量访问时,网络服务器将无法承载,从而导致信息无法获取,这些无法获取或获取速度较慢的信息在网络中构成了新的信息垃圾。
(2)严重重复的信息。大量重复的信息是网络信息污染最严重的表现之一。由于我国网站数量庞大,网络服务器的信息储存没有宏观的管理,因而导致大量信息高度重复。如以2009年4月18日晚22:35分新浪网的头版头条新闻“温家宝:内需为主并利用外需拉动经济”为例,在百度中按标题搜索,同时有395条一模一样的信息记录。这395条记录实际上就是严重重复,这种重复既占用了大量的网络存储空间,也不便于读者快速准确地检索。
(3)不可能获取的信息。在网络中“不可获取的信息”是指某些网页有信息标题,但当点击进入时会跳出“该网页不存在”、“无法打开网页”,这些信息在网络中的存在也是一种信息污染。
六、信息使用的不安全性
网络信息污染的第六个考量指标是网络信息使用的安全性。网络污染信息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指病毒式信息、诱发心理生理疾病信息、危害公共利益信息等三种信息。
(1)病毒式信息。这是网络中危害最直接的一种污染信息。信息发布者处于某种目的所制作的病毒信息一经传播,将直接导致计算机中病毒,数据丢失,甚至是计算机系统瘫痪。而以窃取他人机密信息和破坏他人系统为目的的黑客行为则更加直接的破坏网络安全,这种病毒式的信息和黑客信息危害性更大。
(2)诱发心理、生理疾病信息。网络中有些信息的发布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如过度恐怖的视频、音频或图片信息,过度血腥的信息,过度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信息都将引起读者生理和心理的应激反应。一方面,网络中发布的极度恐怖信息可能吓人致死,可能给读者心理留下永恒的阴影。另一方面,一些不负责任的经验介绍和一些不懂装懂的个人言论也会损害读者的生理健康。如某些貌似医生的网友发布的关于疾病防治的信息如果不具科学性则很可能伤害读者的身心健康。
(3)危害公共利益的信息。危害公共利益的信息包括黑客袭击类信息(如对重要的信息枢纽的攻击等等)、政权颠覆类信息(如破坏国家统一的信息等等)、意识形态侵蚀(如敌对国家和团体有意识散布的旨在侵蚀别国意识形态的信息)也构成了网络信息中的污染源。
七、网络信息版权的不确定性
侵权信息也是一种污染信息。这种信息表面上看信息结构非常完整,信息内容较真实,但实际上,侵权信息因其版权归属有误而使这类信息成为不具备公开传播基本要求的信息。侵权信息包括两种,完全侵权信息和版权争议信息。
(1)完全侵权信息。信息发布者完全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将别人的版权信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公开发布与传播,这种信息尽管具有真实性和实用性,但其侵权本质决定了该信息是一种不具传播资格的信息。
(2)版权争议信息。在网络生活中,有很多信息是版权争议信息,这些信息的传播也会给版权所有者和信息消费者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这类信息也是污染信息。
以上七个因子构成了检测网络信息是否被污染的七个考量指标,判断一则信息是否是污染信息可以以此为参考。